历史百科网

灰孔雀雉


灰孔雀雉:别名,为鸡形目、雉科、灰孔雀雉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包括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我国、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栖息于海拔1500m左右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及竹林中,活动于阔叶林下灌丛草地上、森林茂密、林下植被较发达的阴湿地面。1758年命名,共4个亚种。

缅甸国鸟,由于羽色绚烂,形态特殊,肉质鲜美,可人工饲养合理开发利用。上背、翅膀和尾羽端部具紫色或翠绿色金属光泽的绚丽的眼状斑,极为醒目,与孔雀尾羽的形状、能非常相似,只小了很多。

科目分类:鸡形生存环境:灌丛颜色分类:灰色_蓝色性情分类:陆禽较大体型:67cm迁徙类型:留鸟寿命年限:20年适宜温度:20℃±10℃食物饲料:杂食灰孔雀雉形态特征 >

头体长33-67cm,重450-710g。雄鸟全身羽毛黑褐色,密布几乎纯白色的细点和横斑。头上有蓬松而延长的发状羽冠,上面杂有细小的黑白相间的斑点。在颈后边还披有乌褐色的翎领,具棕白色横斑。颏、喉白色。虹膜浅褐色或灰色,脸上裸出部分肉色,嘴端角黑色,嘴基肉色,脚和趾淡绿角色。鸣声短促而响亮,且越叫越响亮。

灰孔雀雉生活习性 >

性机警而胆怯,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上午和下午活动较频繁。雄鸟活动时尤为谨慎,一般是悄然无声,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常伫立不动,注意观察。发现危险,立刻惊叫着奔逃,钻入茂密的灌丛或草丛,一般不起飞。飞也飞不多远,通常飞几十米即降落,落地后继续奔跑逃避。一般很少飞到树上,但夜间却在树上栖息。

灰孔雀雉饲养方法 >

主要在地上取食,多用嘴啄食,偶尔也用脚刨找。以昆虫、蠕虫以及植物茎、叶、果实、种子为食。

灰孔雀雉雌雄分辨 >

雌鸟比雄鸟略小,羽色也较暗淡,尾较短,眼状斑也不明显。

灰孔雀雉繁殖方式 >

繁殖期4-6月。3月初即见雄鸟出现求偶行为,求偶炫耀为正面型。当雌鸟接近雄鸟时,雄鸟在雌鸟前面,面对雌鸟,降低身体前部、稍展双翅,尾抬起并向雌鸟张开,当雌鸟走开时,雄鸟又恢复常态。每窝产卵2-5枚。卵灰黄白色、光滑无斑。雌鸟孵卵,孵化期21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灰孔雀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260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