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双斑大蟋


双斑大蟋:别名花颈_双斑蟋_甘蔗蟋_咖啡两点蟋,为直翅目、蟋蟀科、蟋蟀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中南部,我国分布于湖北、福建、浙江、四川、云南、广东、广西、 、海南、台湾。常躲在草丛间、树皮下、落叶及石头间,若不注意并不容易发现。对农林有一定危害,成虫、若虫啃食为害,食叶成缺刻或孔洞。有的咬食花英或根。北京1年生6代,台湾1年生4代,以卵在土中越冬。

雄虫善斗,我国常人工饲养作为斗蟋用。虽体型比斗蟋属品种略大,但战斗能力却逊于斗蟋属。它可用前翅的发音镜,相互摩擦发出声音,但只有雄虫能发声,目的是为了吸引雌虫的注意,或对同类雄虫发出警告。

科目分类:直翅生存环境:灌丛颜色分类:黑色_棕色居住环境:洞栖较大体型:3cm性情分类:好斗寿命年限:1年适宜温度:24℃±5℃食物饲料:杂食双斑大蟋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2-3cm,前翅长1.5-1.8cm,后足腿节长1.2-1.5cm。体黑色,头胸有光泽,触角窝上方,除侧单眼为黄颜色外,无浅色斑纹。前翅黑色,个别赤褐色,长达腹端,基部具两个横黄斑为该种的重要特征。3个单眼略在一水平线上。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后缘均向后凸,呈缓弧形,侧片前下角呈直角。发音镜近椭圆形,长稍大于宽,四角圆,镜内有一弯曲横脉,斜脉4。后翅发达,长过腹端,露出如长尾。

双斑大蟋生活习性 >双斑大蟋饲养方法 >

8-9月成虫栖息在草丛间、甘蔗田,世代重叠。寄主于蔬菜、瓜类、玉米、甘薯、甘蔗、水稻、茶、麻类、凤梨、梨、桃、李、柑桔等。若虫共10龄。成虫寿命40天左右。

双斑大蟋雌雄分辨 >

雌虫产卵管长15-17mm。

双斑大蟋繁殖方式 >

卵生。雌虫产卵量630粒。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华清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双斑大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华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183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