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小黄蛉


小黄蛉:别名黄金蛉_白金蟋_灰黄蛉蟋_小黄蛉蟋_麦秆黄蛉_苏州黄蛉,为直翅目、蟋蟀科、黄蛉属爬行动物,原产于亚洲我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海南、台湾等地,分布于长江下游流域各地。常躲在草丛间、树皮下、落叶及石头间,若不注意并不容易发现。北京年生6代,台湾年生4代。以卵在土中越冬,8-9月成虫栖息在草丛间、甘蔗田,世代重叠。它的后肢很细长,超过它身体的长度,在诸多昆虫中独具瘦长清秀之美。

因娇小玲珑,擅长鸣叫,得到鸣虫爱好者的喜爱,因全身金黄,体形比大黄蛉小,因而得小黄蛉。鸣叫音色音质因季节而有所不同,鸣声最动听的个体被称为“黄金蛉”,赞誉它的鸣声圆润悦耳,犹如金蛉摇动时发出的声音。

科目分类:直翅生存环境:灌丛颜色分类:黄颜色居住环境:地栖较大体型:0.7cm性情分类:温和寿命年限:1年适宜温度:24℃±5℃食物饲料:杂食小黄蛉形态特征 >

体长0.6-0.7cm。体形细窄,通体金黄颜色或麦秆色,有光泽,形同一粒小的黄金瓜子。随着虫龄增长,体色也逐渐加深,光泽随之消失。头部近于圆形,触须较长,可达1-2cm,相当于其体长的2-3倍。前胸及背板却近方形,全身密被细毛。尾须细长。小黄蛉的前翅相互摩擦可以发出声音,但只有雄虫能发声,目的是为了吸引雌虫的注意。

小黄蛉生活习性 >

清脆响亮,强劲有力,声如“渠-渠-渠”,节奏匀速,鸣声连续无间断。白天黑夜均善鸣叫,还可以多只混养。

小黄蛉饲养方法 >

若虫共10龄。成虫寿命40天左右。

小黄蛉雌雄分辨 >

雌虫前翅短,不到达腹部末端,后翅通常退化。雄性前翅较狭长,将近到达腹部末端,半透明,上面有不规则的棕色斑点。雌虫的产卵管呈弧形向上弯曲,长0.2cm左右。

小黄蛉繁殖方式 >

卵生。雌虫产卵量630粒。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亢雅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小黄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亢雅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1795.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