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非洲蝼蛄


非洲蝼蛄:别名小蝼蛄,为直翅目、蝼蛄科、蝼蛄属爬行动物,原产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均有分布。我国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发生严重。取食各种林木幼苗和刚摘下的种子,并在地表挖掘坑道把幼苗拱倒,使苗根脱离土壤,致使菜苗因失水而枯死,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给苗圃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全球分布很广,属世界性的农业害虫。与华北蝼蛄非常相似,但体型略小,所以也被称为:小蝼蛄。属杂食性害虫,成虫与若虫均能对能也造成危害。在温室,由于气温高,蝼蛄活动早,加之幼苗集中,受害更重。

科目分类:直翅生存环境:农田颜色分类:黄颜色_棕色居住环境:洞栖较大体型:4cm性情分类:敏捷寿命年限:3年适宜温度:24℃±5℃食物饲料:植食非洲蝼蛄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3-4cm,头部梯形,喙粗短圆形,触角节膝状鞭节。灰褐色,腹部色较浅,全身密布细毛。前胸背板卵圆形,中间具明显的暗红色长心脏形凹陷斑。前翅灰褐色,较短,仅达腹部中部、后翅扇形,超过腹部末端。腹末具1对尾须。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4个距。无发音器,后翅褶叠成条状,长度略伸出腹部末端。

非洲蝼蛄生活习性 >

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很多地区防治的时候,在蝼蛄出没的地方,用黑光灯或强灯泡引诱,灯下放一大水缸,缸内水中加上少量机油或农药,使蝼蛄趋光跌落缸内水中淹死。

非洲蝼蛄饲养方法 >

春卵孵化后先在越冬寄主上生活繁殖几代,到出苗阶段产生有翅胎生,迁飞到棉苗繁殖。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腹部圆形以后,翅芽显著。以后,变成成虫。

非洲蝼蛄雌雄分辨 >

雄虫体长2.8-3.2cm,雌虫3.2-3.4cm。

非洲蝼蛄繁殖方式 >

卵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腾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非洲蝼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腾;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1601.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