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子:别名狸_椿尾巴_毛狗,为食肉目、犬科、貉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东部、欧洲,原产俄罗斯和亚洲的、日本、我国、蒙古等国,日本数量较多,而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已经灭绝。1927-1957年间被引入欧洲北部和东部,貉被引入欧洲后,曾在部分地区快速地扩散。
很古老的犬科动物,被认为是犬科祖先之一。体型短小而肥壮,腿极短,有北美浣熊一样,明显海盗面罩。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黑色,尾巴粗短。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也是犬科惟一冬眠物种。
科目分类:犬科生存环境:丛林颜色分类:灰色_棕色性情分类:野性较大体型:66cm毛型长度:中长寿命年限:10年适宜温度:20℃±8℃食物饲料:杂食貉子形态特征 >
头体长45-66cm,尾长16-22cm,后足长8-12cm,耳长4-60cm,颅全长10-13cm,重3-6kg。前额和鼻吻部白色,眼周黑色。颊部覆有蓬松的长毛,形成环状领。背的前部有一交叉形图案。胸部、腿和足暗褐色。背毛浅棕灰色,混有黑色毛尖。头骨轮廓扁平,鼻骨接近1/3处尖锐,有骤然的凹陷。
貉子生活习性 >
白天藏匿于洞中,夜间出来活动。夏季居于荫凉石穴,其它季节除产仔外,一般不利用洞穴,而是躲在距洞穴不远的地方。独栖或3-5只成群,结群时以家庭为单位成对觅食,家域范围5-10平方公里。行动不如豺、狐敏捷,性较温驯,叫声低沉,能攀登树木及游水。分布于北部者,冬季常非持续性睡眠。但与真正冬眠不同,往往在融雪天气中也出来活动。这一冬季睡眠的习性在犬科中是貉独有的。
貉子饲养方法 >
食性较杂,食谱广泛,取食范围从鸟类、昆虫、鱼虾到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为准备冬眠,会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天敌有狼、猞猁等。
貉子雌雄分辨 >
貉子繁殖方式 >
一雄配多雌。2-3月间为繁殖期,怀孕52-79天。5-6月间产仔。每胎5-12仔,多者可达15仔,但以6-8只居多。幼兽当年秋天既可独立生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辰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貉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辰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