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氏瞪羚:别名托氏羚_汤姆逊瞪羚_汤普森瞪羚,为偶蹄目、牛科、瞪羚属哺乳动物,原产于非洲坦桑尼亚、肯尼亚、苏丹、乌干达,栖息于稀树大草原和开阔草地,特别是肯尼亚以及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1884年命名,共2个亚种。可在比较耐干旱的季节生活,若草原放牧过度或被烧毁,其他大型食草动物已经转移到潮湿的栖息地,而汤氏瞪羚仍会在原地坚守生存。
马拉维国兽,最著名的小型瞪羚,典型的食草动物。腹部和腿部为白色,背部和其余的地方为黄褐色至红褐色。非常警惕,善于奔跑,动静不对,撒腿就跑。好合群,经常与牛羚结成世界上最壮观的草食动物群。
科目分类:偶蹄生存环境:草原颜色分类:白色_褐色性情分类:野性较大体型:135cm毛型长度:中短寿命年限:13年适宜温度:22℃±8℃食物饲料:植物汤氏瞪羚形态特征 >
体长115-135cm,肩高80-120cm,重18-35kg。矮小粗壮,腹侧有黑色条纹横向划分出背部与腹部的分界线。臀部白色,尾巴黑色。脸颊上有红褐色的皮毛,从眼睛延伸到鼻子镶上有一条黑色条纹,与鼻梁至额顶形成一个宽阔的白色条纹。汤氏瞪羚和葛氏瞪羚有点像,葛氏瞪羚体型较大,角向外弯曲,它们的臀部的白 都延伸到尾部的上方。
汤氏瞪羚生活习性 >
瞪羚和牛羚迁徙的目的不一样,所以它们迁徙的路线也不会一样。汤氏瞪羚集小群,但组织结构非常灵活,各群中常有混群和叠加。一同迁徙,寻找牧场和草地。雄性则争夺领土的控制权,用眼睛下方臭腺分泌物和粪便在草丛和树枝间标记领地,划分自己喜爱的牧场并争取雌性的青睐。在两个区域之间发生边界冲突时,通常用打斗的 形式来准定成败。尤其是繁殖季节,经常看到瞪羚尸体,有两个孔,就是被同类打死的。
汤氏瞪羚饲养方法 >
体质强健,饮食包括草本和灌木植物,喜色吃树木上的叶片和豆荚。也刨挖鳞茎、球茎和其他肉质植物的地下器官来改善躯体内的水平衡。需要每两天喝一次水,若在草原干旱季节,为了饮水有时每天需要行走16km。雨季食新鲜的青草,旱季食种子和灌木的叶子。
汤氏瞪羚雌雄分辨 >
雄性和雌性都有角,雄性的角尖端弯曲,有螺纹,雌性的角较小。雄性体重20-35kg,雌性15-25kg。
汤氏瞪羚繁殖方式 >
雌性达到性成熟要一年后,但两年多见。雄性需要15至20个月,但在现实中,成年的雄性此时也很少参加繁殖,直到它们三岁后占据了自己的领地。全年可繁殖,高峰期在雨季以后。孕期约188天,每胎产1仔,幼仔3kg,出生后不久就可站立行走。雌性瞪羚在要生产的前几天,会离开族群长达两个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厉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汤氏瞪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厉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