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花地榆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异名:大白花地榆(《长白山植物药志》)
基源:为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大白花地榆的根和根状茎。地榆属全世界30种余种,我国约7种。
原植物:大白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 C.A.Mey.
形态:多年生草木,根粗壮,疏生细根。茎高35~80cm,光滑。羽状复叶,小叶4~6对,叶柄有棱,无毛,小叶有柄,椭圆形或卵状圆形,基部心形至深心形,顶端圆形,边缘有粗大缺刻状急尖锯齿;茎生叶2~4。穗状花序直立,从基部向上逐渐开放,开序梗无毛;苞片狭带形,无毛或外被疏柔毛;萼片4,椭圆卵形,无毛;雄蕊4,花丝从中部开始扩大,比萼片长2~3倍,果被疏柔毛,萼片宿存。花果期7~9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37卷.473页.图版77.3)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山谷、湿地、疏林下及林缘。分布于吉林、辽宁、原苏联、、日本及北美约有分布。
药性性味:《我国本草图录》:“苦,微寒。”
效: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赤白痢疾,痈肿疮毒,湿疹,烧伤。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山东烟台地区以此作地榆用。” ②《我国本草图录》:“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用于赤白痢疾,痈肿,湿疹,烧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湿敷或研末调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远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花地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远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