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紫乌头
名称出处:云南鹤庆
概况异名:紫草乌(云南)。
基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亚东乌头的干燥块根。
原植物:亚东乌头Aconitum episcopale Lévl,(A.delavavi var.leiocarpum Finet et Gagnep.;A.tripartitum Fletcher et Lauener;A.delavayi auct.non Franch.)
形态:块根倒圆锥形,长约5cm,直径约1.8cm。茎缠绕,上部疏被伸展的或反曲的短柔毛,分枝,茎中部的叶片圆五角形,长达7.5cm,宽达10cm,基部心形,3裂达基部或至距基部约1.5mm处,中央全裂片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二回裂片3~4对,斜三角形或近线形,全缘或具1~3小裂片;叶柄与叶近等长,无鞘。总状花序有4~8花;轴和花梗密被伸展的淡黄颜色毛;苞片线形;花梗斜展,长1.5~3cm;小苞片线形,密被伸展的短柔毛;萼片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或圆筒状盔形,高2~2.4cm,自基部至喙长1.4~1.6cm,下缘稍凹,外缘直或在下部稍缢缩,并与下缘形成短喙,侧萼片长1.2~1.4cm;花瓣无毛,唇长约4.5mm,距长约3mm,向后弯曲;雄蕊花丝全缘或有2枚小齿;心皮3~5。蓇葖长1.1~1.4cm;种子三棱形,密生横膜翅。花期7~11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27卷.249页.图版52∶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400~3200m山地。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本种过去在《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图1382误定为Aconitum delavayi Franch.应予纠正。
化学性质紫乌头根中含二萜生物碱:紫乌生(Episcopalisine),紫乌生宁(Episcopalisinine),紫乌亭(Episcopalitine),以及紫乌定(Episcopalidine)[1]、大鼻乌头碱(Aconosine)[4]。从紫乌头全草得五个二萜碱:异叶乌头定(Heterophylloidine)、去乙酰异叶乌头定、准噶尔乌头碱(Songor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14-乙酰塔拉乌头胺[3];从鹤庆紫草乌A.episcopaleLévl.中分到一生物碱-鹤乌碱(Scopaline)[2]。
参考文献[1] 药学通报 1982;17(5):300。[2] 化学学报 1981;39(5):445~52。[3]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1;3(4):19。[4]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1。
药理紫乌生(Episcopalisine)5,10mg/kg iv完全对抗乌头碱(Aconitine)所致大鼠心律不齐,但对氯仿和氯化钡引起的心律不齐无明显影响;在大鼠离体心房上,紫乌生5×10-3g/L能对抗乌头碱的作用。紫乌生80mg/kg ip可引起类似乌头碱导致的室性心律不齐。
参考文献天津中医 1985;2(4):25。
药性主治:《新华本草纲要》:“块根:民间用于解乌头中毒。”
临床应用《贵州中草药名录》:“本品临床应用同乌头。”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依煊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紫乌头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依煊;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