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细叶大戟

药材名称:细叶大戟

名称出处:《我国药用植物图鉴》

概况

异名:窄叶大戟(《我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图鉴》),猫眼草(《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松叶乳浆大戟的全草。

原植物:松叶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 L.var.cyparissioides Boiss.(E.kaleniczenkii Czem.ex Trautv.),又名卡氏大戟(《东北植物检索表》)。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7~20cm,全株灰绿色,无毛。根稍粗,褐色,根茎伸长,常匍生。茎直立,通常数茎丛生,稀单一,上部分枝,具细条棱。叶互生,较密集,下部叶呈鳞片状,紫色或褐色。伞梗上出现无性枝的叶更为密集,狭线形,先端尖,有如松针状,长达2cm,宽不足1mm,稀稍宽。总花序顶生,苞叶多数,披针形细小,轮生于茎顶端伞梗的基部;伞梗5~10,各伞梗顶端再1~2次分生出2枝小伞梗,各伞梗及小伞梗顶端各具对生的苞叶及小苞叶,心形或肾形,先端钝或微具凸尖,有时伞梗及小伞梗发育成无性枝,密生松叶状叶;杯状总苞表面无毛,缘部4裂,腺体4,腺体两端通常钝圆。蒴果卵状球形,具3分瓣,径3~3.5mm,无毛表面稍具皱纹。种子卵形,灰色,长约2mm。花期5~6月,果期5~7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482页.3085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干燥砂质地、海边砂地或山沟内干山坡。分布于我国东北。原苏联(西伯利亚)、蒙古及欧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6~8月采收,晒干。

化学性质

含大戟萜醇、24-亚甲基环木茨萝烷醇、β-香树脂醇、粘霉烯醇。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4。

药性

效:清热消肿。

主治:结毒肿疡。

用法用量:外用:茎叶研末或熬膏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我国药用植物图鉴》:“治肿疮:细叶大戟叶及茎,研末或熬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振荣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细叶大戟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振荣;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24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