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白屈菜根

药材名称:白屈菜根

名称出处:《陕西中草药》

概况

基源:为 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的根。

原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jus L,,又名假黄连(《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断肠草(东北、河北),见肿消、小人血草、观音草(陕西)。

余项参见“白屈菜”条。

生药

采集:夏季采挖,阴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生物碱。有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高白屈菜碱(Homochelidonine)[1]、dl-四氢黄连碱(dl-Stylopine)、白屈菜碱(Chelidonine)、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Methoxydihydrochelerythrine)、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Methoxydihydrosanguinarine)、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8-氧黄连碱(8-Oxocoptisine)、1-氢化小檗碱(1-Cana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别隐品碱(Ailocryptopine)和黄连碱氯仿(Coptisine-chloroform)[2]。

参考文献

[1] CA 1984;100:65072c。[2] 中草药 1989;20(4):146。

药理

本品所含的白屈菜红碱(5或10mg/kg)、血根碱(5或10mg/kg)、白屈菜红碱与血根碱二者(7 3)混合物(简称QBF)(10mg/kg)给雄性大鼠ig或sc,均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关节肿胀。其中血根碱作用强。血根碱可抑制离体豚鼠心脏的钠钾ATP酶。血根碱与白屈菜红碱均可抑制大鼠肝脏L-丙氨酸和L门冬氨酸氨基转化酶。QBF或白屈菜红碱体外实验(平板法)对埃希氏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无抑制作用,而对金黄颜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有强大的抑制作用[1]。根中分离的白屈菜红碱与血根碱的混合物对毛发癣菌株,伏小孢子菌等真菌有抗菌活性[2]。

毒性:Litchfield-Wilcoxon法测得雄性小鼠iv白屈菜红碱的LD50为14.3~23.1mg/kg,血根碱13.7~18.4mg/kg,QBF8.6~14.8mg/kg。雌性小鼠sc白屈菜红碱,血根碱,QBF的LD50分别为78~114.5,85.0~122.4,67.2~100.0mg/kg。雌性小鼠ig QBF 10d/(kg·d))对其生长及脏器能无明显影响[1]。

参考文献

[1] Planta Med 1981;43(2):161。[2] Fitoterapia 1984;55(5):291。

药性

性味:苦、涩,温。 ①《陕西中草药》:“苦、涩,温。” ②《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苦、涩,微温。”

效:祛瘀,通经,止痛。

主治:劳伤瘀血,月经不调,痛经,消化性溃疡。 ①《陕西中草药》:“破瘀消肿,止血止痛。治劳伤瘀血,月经不调,痛经,消化性溃疡病,蛇咬伤。” ②《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祛瘀,通经,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陕西中草药》:“治劳伤:白屈菜根3g,嚼服,冷开水送下。” ②《陕西中草药》:“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屈菜根3g,甜酒煎服。” ③《中草药验方制剂栽培选编》:“治支气管哮喘:白屈菜根225g,枯矾100g。共研细末,日服3次,每服3g。”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肠炎,痢疾:白屈菜10~15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志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屈菜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志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22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