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刀豆壳
名称出处:《医林纂要》
概况基源:为豆科刀豆属植物刀豆的外果皮。
原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cq.)DC.。洋刀豆Canavalia ensiformis(L.)DC.
余项参见“刀豆”条。
生药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去种子,将果壳晒至全干。药材主产于江苏、湖北、安徽等省。
鉴别:果壳长剑状,略作螺旋形扭曲或破碎,长20~35cm,宽3~5cm,先端尖,微弯,基部具扭曲粗壮的果柄;外果皮灰黄颜色至灰棕色,具皱纹,散生黑色斑点,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细条纹;中果皮革质;内果皮白色,质地疏松,有种子脱落的凹痕。气无,味淡。以条长而宽、外黄内白、完整不碎、无虫蛀者为佳。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蛀。
药性性味:甘,平。 ①《医林纂要》:“甘、苦、咸,平。” ②《泉州本草》:“甘,平。”
效:和中下气,散瘀活血。
主治:反胃,呃逆,久痢,经闭,喉痹,喉癣,腰痛,血气痛。 ①《医林纂要》:“和中,交心肾,止呃逆。” ②《重庆草药》:“散瘀活血。治腰痛,血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配柿蒂,治小儿呕吐。
方选和方验 ①《湖南药物志》:“治腰痛:刀豆壳片,辣椒蔸(根及茎之近地部分)、豨莶草、徐长卿、天荞麦各9g。水煎服。” ②《泉州本草》:“治膈食呕吐,不能吞咽:刀豆壳15g,咸橄榄3粒,半夏9g。煎汤服。”
单方应用:①《福建中草药》:“治虚寒呃逆:刀豆壳烧灰存性,研末,每次6~9g,开水送服。” ②《福堂公选良方》:“治久痢:刀豆荚饭上蒸熟,蘸糖食。” ③《万氏家抄方》:“治腰痛:刀豆荚烧存性,研末,好酒调服,外以皂角烧烟熏之。” ④《经验广集方》:“治妇女经闭,腹胁胀痛欲死,并消血痞:陈年刀豆壳焙燥为末,好酒服3g。加麝香0.15g,尤妙。” ⑤《泉州本草》:“治喉痹:刀豆壳(烧存性)、青黛,共研末吹之。” ⑥《张氏秘要方》:“治喉癣:刀豆壳烧灰,以60~90mg吹之。” ⑦《医方一盘珠》:“治牙根臭烂:刀豆壳烧灰,加冰片擦上,涎出即安。” ⑧《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小儿鹅口疮:老刀豆壳,烧灰,搽患处。”
食疗:《福建中草药》:“治颈淋巴结结核初起:鲜刀豆壳30g,鸭蛋1个,酒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骏桀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刀豆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骏桀;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