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小肺筋草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异名:肺筋草(《植物名实图考》),金线吊白米(广西、浙江、云南)。
基源:为百合科粉条儿菜属粉条儿菜的根或全草。粉条儿菜属全世界约25种;我国约13种,药用2~3种。
原植物:粉条儿菜Aletris spicata(Thunb.)Franch.
历史:肺筋草,见载《植物名实图考》山草类云:“叶如茅芽,长四五寸,光滑有直纹。春抽细葶开白花,圆而有叉,如石榴。花蒂大如米粒,细根亦短。”按上所述,并观其附图,与本种相似。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须根细长,其上生有白色米粒状膨大体。叶多数基生,狭条形,长15~20cm,宽3~4mm,具3条明显脉,有纵行浅折皱,花茎上的叶小,苞片状,长1~2cm。花茎自叶丛抽出,长35~60cm,具棱角,上部具粘质的短柔毛;花小,几无梗,成细长疏生的穗状花序;苞片条形;花被长约5mm,基部合生成短筒,顶端6裂,呈钟形,黄绿色,顶端粉红色,裂片披针形,外部密被柔腺毛;雄蕊6,花丝短,分离,着生在花被裂片的基部,花药卵形;子房半下位,花柱丝状直立。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约3mm,顶端有残存的花被。种子锯屑状。花期5~6月。(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1502页.图150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50~2500m的向阳空旷草地、山坡路边、杂木林缘。分布自甘肃南部延至华东、中南、西南地区。
生药栽培:对环境适应性较强,能耐旱、耐瘠。一般排水良好而疏松的土地均宜栽种。用种子繁殖,于9~10月播种,按行株距各23~27cm开浅穴内,每亩用种子量250g。播后覆土保湿。出苗后,结合除草、松土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苗3~5株,并用人畜粪水追施。生长期中应注意田间管理。
采集:5~6月采收,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根含皂甙,其甙元为异纳尔索皂甙元(Isonarthogenin)及薯蓣皂甙元[2]。
附 叶含铝(448ppm/kg)[1]。
参考文献[1] Chemotaxonomie der pflanzen.Bd Ⅱ.Birkhauser. 1963:428 。[2] 新华本草药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507。
药性性味:苦、甘,平。 ①《草木便方》:“甘。” ②《四川中药志》:“平,苦、甘。” ③《陕西中草药》:“苦,寒。有小毒。”
效:清肺,化痰,止咳,活血,杀虫。
主治:咳嗽吐血,百日咳,气喘,肺痈,乳痈,肠风便血,妇人乳少,经闭,小儿疳积,蛔虫。 ①《草木便方》:“清郁热,化痰。治久嗽,劳伤气喘。”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咳嗽,淋症。” ③《四川中药志》:“治疱疹。” ④《湖南药物志》:“清肺热,杀蛔虫。治喘息。咳嗽吐血,肺痈吐脓血,膀胱疝气,疳积,夜盲。” ⑤《陕西中草药》:“清热利湿,润肺,活血调经。治消化不良,肝炎,胃酸过多,肺结核,咳嗽,乳汁不足,白带,经闭腰痛。” ⑥《陕西草药》:“消肿,止痛。治肠风便血,乳闭,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神经官能症:粉条儿菜全草、何首乌各4.5kg,桑椹子2kg。用水60,000ml,熬至15,000ml,过滤,加防腐剂适量,瓶装备用。每服80ml,每日2次。”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鲜粉条儿菜根60g(干品15g),洗净后加水200ml,先用武火煮开,后用文火煎煮,浓缩至100ml。每日2次,每次50ml,分早、晚服。10天为1疗程。” ②《陕西中草药》:“催乳:鲜肺筋草9g,水煎服。” ③《四川中药志》:“驱蛔虫:粉条儿菜,煎水合醪糟内服。”
食疗: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流行性腮腺炎:粉条儿菜鲜根15~30g,水煎分2次服。小儿用根汁煮鸡蛋,只吃鸡蛋即可。” ②《农村常用草药手册》:“治风火牙痛:金线吊白米30g,猪精肉90g。共煮服。” ③《农村常用草药手册》:“治小儿疳积:金线吊白米9~15g,蒸猪肝60~90g。或煮水豆腐60~90g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泰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小肺筋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泰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