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莙荙子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异名:菾菜子(《食疗本草》)。
基源:为藜科甜菜属植物着荙菜的种子。
原植物:莙荙菜Beta vulgaris L.var.cicla L.
余项参见“莙荙菜”条。
药性效:清热凉血。
主治:粉刺,小儿热,痔漏下血。 孟诜:“煮半生,捣取汁含,治小儿发热。”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纲目》:“治痔下血:莙荙子、芸苔子、荆芥子、芫荽子、莴苣子、蔓菁子、萝卜子、葱子等份。以大鲫鱼1个,去鳞肠,装药在内,缝合,入银石器内,上下用火炼熟,放冷为末。每服6g,米饮下,日2服。”
单方应用:江西《草药手册》:“治小儿发热,粉滓,痔漏下血:莙荙子6~9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越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莙荙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越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