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油柑虫节

药材名称:油柑虫节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

异名:油甘子虫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柑子(参见“油柑子”条)树枝上的虫瘿。

生药

采集:在虫未爬出前采收,用沸水烫死,晒干。药材产于广西、广东。

鉴别:虫瘿卵圆形,长2~3cm,直径1~1.5cm,表面灰黄颜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和裂隙。切断面外层灰黄颜色至灰褐色,内层黄白色,中央有一径约3mm的小孔,内有黑色肉质的小虫1条,长约1cm,似蛆。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药性

效:理气,止痛。

主治:胃痛,疝气,遗精,小儿疳积,牙痛。 ①《岭南采药录》:“治疝气,心痛,小儿疳积,酒积,煎水冲酒服。通身骨痛并走注风,以之煎酒服之。牙痛,煎水含漱。”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遗精,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奇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油柑虫节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奇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17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