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榈木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青皮树、相思树(《湖南药物志》),鸭公青、青龙捆地(湖南)。
基源:为豆科红豆树属红豆树的木材和根。
原植物:红豆树Ormosia henryi Prain,又名花榈木(《浙江省药用资源名录》),花梨木(《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本品始载于《本草拾遗》,云其:“出安南及南海”《纲目》载:“榈木,本性坚,紫红色,亦有花纹者,谓之花榈木。”据此描述应为本品无误。
形态:小乔木,高5~8m,植株密被灰黄颜色茸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枚,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0cm,宽2~3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下面密被灰黄颜色茸毛。复总状花序呈圆锥状;花2~7朵;萼钟状,裂片与萼筒近等长,花冠黄颜色,长约2cm,旗瓣近圆形;二体雄蕊(5∶5)不等长,长于花瓣片;子房被长柔毛,花柱线形,柱头倾斜。荚果扁平,长7~11cm,宽2~3cm,先端具喙。种子5~9粒,长0.8~1.5cm,红色。花期7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52页.图2434)
生境与分布:生于杂木林中。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和西南等省区。
药性性味:①《本草拾遗》:“辛,温。” ②《新华本草纲要》:“辛.温。”
效:破瘀行气,解毒,通络,祛风湿,消肿痛。
主治:①《本草拾遗》:“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汁及热服。” ②《海药本草》:“主产后恶露冲心,癥瘕结气,赤白漏下,并锉煎服之。” ③《新华本草纲要》:“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鲜品10~15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江西《草药手册》:“治白喉:花榈木根6g。磨醋服。”
单方应用:①《湖南药物志》:“治跌打损伤:花榈木15g。水煎兑酒服。”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产后瘀血腹痛:花榈木根(鲜)15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瀚彭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榈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瀚彭;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