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猫儿

药材名称:山猫儿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

异名:老鼠砒、家鼠草(《福建民间草药》),山交剪、天蒜(《广西中药志》)。

基源:为百合科山管兰属植物山管兰的全草或根茎。山管兰属全世界约30种;我国仅1种,药用。

原植物:山管兰Dianella ensifolia(L.)DC.(Dracaena ensifolia L.)

形态:植株高达2m。根状茎圆柱状,横走,粗5~8cm。叶狭条状被针形,长30~80cm,宽1~2.5cm,基部稍狭成鞘状,套迭或抱茎,边缘和背面中脉具锯齿。顶生圆锥花序长10~40cm,分枝疏散;花常多朵生于侧枝上端;花梗长7~20mm,常稍弯曲;花被片条状,披针形,长6~7mm,绿白色、淡黄颜色至青紫色,5脉;花药比花丝略长或近等长,花丝上部膨大,浆果近球形,深蓝色,直径约6mm。种子5~6颗。花果期3~8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14卷.36页.图版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林下、山坡或草丛中。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浙江沿海地区、江西南部、福建、台湾、广东南部、广西、海南。亚洲热带地区至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根茎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根茎中分得多种含苯基化合物:山猫儿素(Musizin,Dianelidin)、2,4二羟基-3,5,6-三甲基苯甲酯、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2,4二羟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即苔色酸甲酯Meorsellinate)、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5,7二羟基2,6,8-三甲基对氧萘酮与5,7二羟基2,8-二甲基对氧萘酮(即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l)。

参考文献

J Sci Soc Thailand 1982;8(2):95。

药性

性味:辛、涩,温。有毒。 ①《广西中药志》:“甘、涩、微辛,凉。有小毒。” ②《泉州本草》:“辛,温,有毒。” ③《岭南草药志》:“有大毒。”

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瘰疬,痈疽疮癣,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去颈疬毒。” ②《广西中药志》:“根茎:外用治癣。” ③《陆川本草》“酒蒸外用,治跌打损伤。” ④《泉州本草》:“全草:治痈疽,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忌内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浦泽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猫儿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浦泽;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13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