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高山大黄

药材名称:高山大黄

名称出处:《 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塔黄(《 常用中草药》)。

基源:为蓼科大黄属植物高山大黄之根。

原植物:高山大黄Rheum nobile Hk.f.et Thoms.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m。根长粗壮,直径约7cm。茎直立,粗壮,不分枝。基生叶卵圆形或近圆形,直径可达30cm,先端圆钝,基部浅心形,革质,上面无毛,下面具小突起;叶柄粗壮,长8~15cm,紫红色。茎生叶多数,似基生叶,向上渐小,托叶鞘膜质,红褐色无毛,苞片叶状,大型,卵圆形或圆形,膜质,淡黄颜色,网状脉,直径10~20cm,向上渐小,反折、遮盖花序,老叶脱落。花序圆锥状,自茎中部以上的叶腋中生出,长约10cm,具多数分枝,无毛,花梗细,长2~2.5mm,中下部具关节、花密集淡绿色,花被片6,基部联合,长2~3mm;雄蕊6~9,花丝细长,外露子房,3棱形;花柱短、柱头头状,瘦果连翅成宽卵形,长6~7mm。花期6~8月,果期8~9月。(图见《 常用中草药》,794页)

生境与分布:常生长于3900~5000m高原的湿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 。尼泊尔,不丹也有。

药性

性味:苦、涩,寒。

效:泻热行瘀,破积祛湿。

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痈肿疔毒,目赤头痛,烫火伤,食积痞滞,痢疾,腹痛后重,水肿,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鲜根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 常用中草药》:“治目赤头痛,闭经,癥瘕:高山大黄6~12g,水煎服。” ②《 常用中草药》:“治痈肿疔毒,烫火伤:高山大黄(鲜品)捣烂外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星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高山大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星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013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