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武乡县

①西晋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榆社县北三十里社城镇。《南无阿弥陀晋书·石勒载记》: “石勒字世龙……上党武乡羯人也。” 北魏延和二年 (433) 改为乡县。唐武则天时改乡县复置武乡县,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十里故县乡。神龙元年 (705) 复为乡县,后又改为武乡县。《资治通鉴》: 唐会昌三年(843) 刘稹叛,其党 “康良佺守武乡”。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属威胜军。金天会六年 (1128) 属沁州。蒙古至元三年 (1266) 废,后复置武乡县,仍属沁州。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1947年移治段村 (今武乡县)。②北魏延昌元年 (512) 置,属褒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东北武乡镇。北周天和元年 (566) 改名白云县。③北魏孝昌二年 (526) 改华阴县置,为华州治。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西魏为同州、武乡郡治。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冯翊县。 (1)古县名。(1)本武乡,在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属褒中郡。蜀汉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即此。北魏延昌元年(512年)置县。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改名白云县。(2)西魏改华阴县置,治今陕西省大荔县。为武乡郡治。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名冯翊县。(2)今县名。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属长治市。面积 1610 平方千米。人口20.8万。辖5镇、9乡。县人民 驻丰州镇。因境内武山、武乡水得名。《水经注·浊漳水》:“涅水又东南,武乡水会焉。水源出武山,西南径武乡县故城西。”《名胜志》:武乡县“以武乡水为名”。战国魏涅邑。西汉置涅县,治今武乡县西北故城。属上党郡。西晋泰始年间分涅县置武乡县,治今榆社县北社城。十六国后赵于县置武乡郡,北魏延和二年(433年)改名乡郡;武乡县改称乡县,属并州。永安二年(529年)涅县改名阳城县,北魏于此置南垣州,不久改为丰州,北齐改为戎州,北周废。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乡郡,乡县属上党郡。开皇十八年阳城县改名甲水县。大业元年(605年)撤甲水县并入铜鞮县和乡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析武乡县、铜鞮县复置甲水县。武德九年废甲水县。贞观十七年(643年)乡县属潞州。武周天授元年(690年)加“武”字,为武乡县,治今武乡县东。唐神龙元年(705年)复为乡县,寻又改为武乡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属威胜军。金属沁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省入铜鞮县,后复置。元、明、清皆属沁州。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0年析为武乡、武西两县,1945年并为武乡县。1947年迁至今县。1949年属长治专区,1958年与榆社县合并,1959年两县再次分治,武乡县属晋东南专区。1985年属长治市。地处太行、太岳超市五行属两山之间。浊漳北源、涅河、马牧河、洪水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谷子、玉米、高粱、小麦为主,盛产党参。矿产有煤、铁、铝土、硫黄、油页岩、石膏等。工业有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冶金、机械等。太焦铁路和208国道、榆长公路经此。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石勒寨遗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司令部砖壁旧址、八路军总司令部王家峪旧址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延委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武乡县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延委;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998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