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宋朝的酒文化介绍

宋朝多文人,文人多风雅。因此风雅之物相继衍生,但不管多了何种,“酒”绝对是附庸风雅一大利器。自唐朝,行酒令已然兴起。到宋朝,行酒令转变为“小词”、“散曲”。数人聚集在一起,饮酒作乐,此时不知柴米油盐,只懂“琴棋书画”。这样的生活,岂不快哉?今日就让我们来谈谈宋朝特有的文化——酒文化。
酒文化的发展,与朝廷有关,也与民生有关。宋朝经济繁荣,粮食并不愁。即便是南宋偏安一隅,依旧能依靠苏湖一带的粮食,供给大半个南宋。

这与明朝初年有相当大的差别,此时明朝也是酷爱喝酒。但是朱元璋却下令“禁酒”,其原因就是因为粮食产量不足,喝酒反而成了一件奢侈事。但宋朝并无这种,因此朝廷多取酒利,鼓励酒在市场上消费。朝廷鼓励、民生允许,自然酒文化也就发展了起来。
现代人喝酒,喝的那是一个寂寞;宋朝人喝酒,喝的是一种情调。因此酒桌游戏是必不可少,这就是出名的行酒游戏。
数位文人聚集在一起,吟诗作乐,自然要喝上两杯。单纯喝酒无趣,也就添点乐子。但是从古至今,这酒桌上耍赖的并不少见。所以宋朝在喝酒前,还会请出一位才色双绝的艺伎担任“仲裁”。
所谓仲裁,也就是主持人。若是场合够大,艺伎就不止一个。这个时候文人作诗,输了就要喝酒。在《拊掌录》中记载了一段欧阳修与友人作诗喝酒的趣事,要求是每人必须作出两句诗触犯刑律,并在徒刑之上。
这种文字游戏此时已经上升到“口无遮拦”,但是诸位友人依旧作出诗词。但让人惊叹之处在于,此时这种文字游戏的宽容度高于诸多王朝。即便是抨击朝政,依旧能够得到宽恕。
而宋朝的这种行酒令之狂热,就连外国人也深有感触。在《楮记室》中记载,高丽国一位僧人到宋朝,朝廷派遣杨次公接见。每次接见,两人必定饮酒行酒令。正是因为这种酒文化,才有了“调笑令、天仙子、水调歌”等众多词牌名固定下来,这对我国文学到具有深远的影响。
当然,宋朝这种酒文化其实也与当时国策有关。相较于唐朝之前的“重武轻文”,宋朝更加偏向于文。甚至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形成,也正是如此,大量文人涌现。
文人向来是口无遮拦,尤其在喝酒之后,胸间有万千话语,自然要一并倾述。所以在国策影响之下,宋朝酒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
既然酒文化发展,自然也分个优劣。此时就有“小酒”、“大酒”之分。所谓小酒,也就是米酒。这种酒是宋朝最常见的一种酒,也是多数人喝的一种酒。小酒的酿造周期短,不需要“陈”,能做到随酿随卖。
大酒就不同,这种酒需要“蒸”、“陈”,酿造周期高达一年。一般都是冬季酿造,夏天,因此也有“候夏而出”的说法。相较于小酒,大酒从酿造到售卖周期长,价格自然不同。而根据酿造工艺不同,大酒也分为二十三个等级。
有酒,就有酒楼。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宣和间更修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此时酒楼林里,有官家开的官酒库,也有私人开设的酒楼。繁华都城的酒楼众多,乡间也有各种酒楼。“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此时酒楼遍地,想要喝酒倒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水浒传》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江湖,还能感受到宋朝人对酒的热爱。根据相关统计,里面有高达600余次对喝酒的描述,这足以看出宋朝的酒文化之丰富。
因此宋朝对酒十分重视,从始至终都实行着“榷酒制”。这种制度目的就是限制民间私酿自卖酒类,全部由统一专营。此时也就有了“正店”、“脚店”之分。所谓正店就是获得了酿酒权的店铺,而脚店则没有,只能从正店批发。
正因为宋朝人对酒的钟爱,若是没有严格的调度,对于市场将是一大打击。因此严格把控,严禁越境串货。朝廷此番行为,不仅控制了酒市场,还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税收。要知道宋朝军队庞大,需要的钱财也是天文数字。而酒税就在其中占了大部分,缓和了宋朝财政。
“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这是宋朝的俚语,从侧面表现了卖酒在当时的确是一门暴富产业。宋朝的酒文化繁荣,与宋朝政策脱不开干系。正是这种特殊的风气,才有了如此丰富的酒文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宋朝的酒文化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97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