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艺术16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兴起,17世纪进入全盛期,18世纪逐渐衰退。巴洛克艺术对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和19世纪的浪漫主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主要在意大利、法兰克福、西班牙等天主教盛行的国家流行。意大利艺术家贝尼和法兰克福画家鲁文斯的作品反映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最辉煌的成就。下面编辑会详细介绍,一起看看吧。
巴洛克建筑的背景17世纪欧洲的强权扩张,剥夺了海外殖民地,集巨富于一身,提倡了生活上的豪华享受,要求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有豪华、生动、富有的情调。17世纪欧洲曾发生过新教的权力之争。
旧教势力用信徒,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式的巴洛克,迷惑人心,征服了信徒。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感官的喜悦,也忠实于教的世界观,是“教教化的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末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会,是从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被称为最初的巴洛克建筑。
手段主义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末期欧洲的艺术风格。米开朗基罗被称为手法主义的创始人,其主要特征是追求怪异和非同寻常的效果,例如用变形和不协调的方法表现空间,用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在建筑史上是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一部分建筑师的作品出现了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
罗马耶稣教会
罗马耶稣会教会的平面是长方形,两边有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圆顶。教堂的圣坛装饰美丽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做了圣像和装饰之光。教堂的立面参考了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巨匠阿尔巴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小教会的处理方法。
玄关上面有屋檐部和山花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玄关两侧采用柱和扁壁柱。正上方两侧形成了两对大漩涡。这些处理方法独特,后来被广泛地模仿。
从17世纪30年代开始,意大利教会的财富与日俱增,各教区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巴洛克式教堂。由于意大利圣卡罗教堂规模较小,不应采用拉丁十字平面,因此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教皇当局为了向朝觐者炫耀教皇国的富饶,在罗马城建设了宽阔的街道和宏伟的广场,为巴洛克的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道路。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几个国家流行,特别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后半期,德国很多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回来后,将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
样式评估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利的盲目崇拜,打破了文艺复兴末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各种规则和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堂而皇之,给人一种相当强烈的神秘氛围,也符合天主教炫耀财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开始后不久就传到了欧洲,扩展到了美国。有些巴洛克建筑过于追求华丽,堆积得很繁琐。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意大利建筑风格代表巴洛克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9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