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米兰大教堂建筑风格介绍

米兰大教堂是米兰的代表性建筑,经过6世纪建成,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建筑师先后参加米兰大教堂的设计,汇聚了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从12世纪到15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欧洲流行,因此奠定了米兰大教堂哥特式的基调,内部装饰方面,17、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在欧洲兴起,也融入了巴洛克风格。因此,米兰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包括哥特式、新古典式、新哥特式(也称为巴洛克式),米兰大教堂经过很多人的手,始终保持着“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

教堂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Baroque)风格,上下都是雕刻满堂,极其复杂精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米兰大教堂在装饰和设计方面非常细腻,富有艺术色彩,教堂本身也可以说是艺术品。
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特征之一,可以说米兰大教堂鲜明地表现了这一特点。外部的墙、塔、壁面垂直地划分,所有局部和细节的顶部都是尖尖的顶部,整体外形充满向天空的上升感,这些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外部特征。教堂内外的墙壁上装饰着圣人、圣女的雕像,6000多座,仅教堂外就有3159座。教堂的山顶耸立着135座尖塔,每座尖塔都有精致的人物雕刻。
米兰大教堂外观华美,主教会是用白大理石建造的,是欧洲较大的大理石建筑,被称为“大理石山”,美国作家玛克·吐温被称为“大理石之诗”。整个建筑物呈拉丁十字形,长度大于宽度。
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整个教堂有6000座以上的大理石雕像,3159座在建筑物的外部,其中2245座是外侧雕刻,雕像的主题多为圣经故事等宗教题材,各种各样的雕像多种多样。教会外面有96个怪兽形排水口,每个角的怪兽都不一样。整个建筑物的外部分布着雕刻精美的窗户格子,全长约半英里(1公里)。
教堂的正面由6个巨大的棱柱隔开5个铜门,1896年到1965年完成。每个铜门都有许多方形格子,每个格子都雕刻着教会的历史、神话、圣经的故事。左边的第一个铜门是1948年建成的,表现了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建造的,描写了圣安布罗吉奥的一生。
第三个较大的铜门位于正中,1906年完成,重37吨,描绘圣母玛利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于1950年建成,讲述了从德国皇帝菲德莱伊二世的灭亡到莱尼亚之战的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于1965年建成,表现了圣卡罗梅时代以来的大教堂历史。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数十张大型浮雕和一百人以上的人物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米兰大教堂建筑风格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915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