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慈宁宫建造时间(历史沿革,建筑特点)介绍

慈宁宫(已向游客开放)位于北京故宫内廷外西路隆宗门的西侧。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位于仁寿宫的旧址,拆除大善殿而建。万历年间由于灾害重建了。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了清沿明制,成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本殿从单屋檐改为重檐,后寝殿移后,决定了现在的形式。
历史沿革
明代慈宁宫是前代皇贵妃的居所。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年)万历帝郑皇妃、昭妃等人居住。天启七年(1627年)明夫宗毕业,皇贵妃移居。清顺治十年(1653年),孝庄文皇后开始住在慈宁宫,此后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们随居。
清朝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闻名,慈宁宫经常作为太后庆寿的大典举行。但是道光之后,随着清王朝的没落,国库变得空虚,当时的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不得不削减宫中的支出,慈宁宫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仪式的殿堂,遇到皇太后的圣寿祭、上徽号、进册宝、公主出嫁的人,在这里举行祝贺仪式。特别是在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和近支皇戚一起穿上彩衣跳舞,礼仪非常盛大。
建筑特点
慈宁宫门前东西方有一个细长的广场,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是长信门。慈宁门位于广场的北侧,内高甬道通正殿慈宁宫。院内的东西两侧是走廊,向南折与慈宁门相接,向北直通后寝殿(即大佛堂)的东西耳房。前庭东西门各开,东起徽音左门,西起徽音右门。
正殿慈宁宫位于中央,前后出了走廊,黄琉璃瓦的屋檐在山顶休息。面有七个,其中五个分别是四个双交四个菱花两个树梢之间的砖墙,每四个双交四个菱花殿前出了站台,正面出了三楼,左右各出一楼,台面上陈东西两山设了墙,分别开了垂花门,通向后院。
清代慈宁宫本堂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宝”
按照封建礼法,皇帝不能和前朝妃住在东西六宫。为了安放结束了事业的老皇帝的妃子,建造慈宁宫使之居住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慈宁宫建造时间(历史沿革,建筑特点)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98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