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拙政园东,中,西部独立小园介绍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分东、中、西和住宅4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在园林博物馆的展示室里。拙政园现有建筑多在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直到清末形成了东、中、西部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东部
东部原本被称为“归田园居”,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回到了侍郎王心一,由此得名。约31亩,由于回归园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合山池亭,仍然保持着稀疏明亮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亭、天泉亭、连接云峰等,都要迁建。拙政园的建筑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中部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要观光地,是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池塘为中心,亭台楼殿都临水而建,某亭殿从水中直出,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塘的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其他资料:1/3)。池塘宽敞树木茂盛,景色自然,临水形状不同,高低错落的建筑布局,主次分明。
整体结构仍保持着明代园林的浓郁、朴质、疏朗的艺术风格。荷花香代表人品的“远香堂”是中部拙政园主要观光地的主体建筑,位于池塘南岸,隔池与东西两个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宽广,种植荷花,山岛上的林荫环绕,水岸的藤粉披织,两座山的溪谷之间架起了小桥在山岛上分别建有一个亭子,西边是“雪香云蔚亭”,东边是“霜待亭”,四季景色有时不同。
远香堂西面的“倚玉轩”和西船舫形的“香洲”(“香洲”之名是香草的性情傲慢之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者形成了北面的“荷风四面亭”和三足鼎立的气势,都能乘势而乐。傍玉轩西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宅邸,这里有三个水阁“小世波”,它以北廊桥“小飞虹”隔空间,构成一个安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名来看,和荷花有很多关系。王献臣这样大力宣传荷花,主要是为了表现他的孤高而不拔群的清高品格。中部观光地有微观大楼、玉兰堂、见山大厦等建筑物和精巧的园中的枇杷园。
西部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水面迂回,布局紧凑,沿山傍水建亭阁。由于大面积改建,乾隆后形成精巧、造型艺术风格占优势,水石部分接近中部旅游景点,但起伏、曲折、波澜起伏的水廊、溪谷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的主要建筑是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招待宾客和听众的地方,厅内装饰得很精致。晴天从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看室外的景色,就像是雪景一样。三十六鸳鸯馆的池塘呈曲尺形,其特征是台馆分亘,装饰华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一番情趣。
西部另一座主要建筑“和谁坐在一起的房檐”是扇亭,扇面两侧的实壁上开着两扇扇形的空窗,一扇面向“倒影楼”,另一扇面向“三十六鸳鸯馆”,后面的窗户里正好映在山笠亭里笠亭的天花板正好适合一个完整的扇子。“和谁坐”取自苏东坡的话“和谁坐,明月,清风,我”。所以一看扁额,我就想起了苏东坡,站着的时候可以欣赏水中的月亮,感受到了清风的清爽。西部其他建筑物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拙政园东,中,西部独立小园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97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