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辽代农作物种类有哪些,辽国的土地制度介绍

辽代农作物的种类较丰富,品种也比较齐全,且均为适于北方地区种植的品种。如粮食类作物,主要有粟,俗称谷子,子实去皮后为“小米”。粟在辽代农区被大面积种植。《辽史·食货志》中常见“诸屯田在官斛粟”;“或治私田,则计亩出粟”的记述。这表明,在辽代,无论官田还是私田,大都种粟。
因为粟较耐旱抗寒,在瘠薄的坡谷地上也能较好生长。如中京的奚人聚居区即为丘谷山地,他们过着半农半牧的定居生活,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即多为粟。北宋使臣苏颂的使辽诗《牛山道中》即云:“农夫耕凿遍奚疆,部落连山复枕岗。种粟一收绕地力,开门东向杂夷方。”

辽代农民种植较普遍的另一类抗旱耐寒、对生长环境有较强适应性的农作物是黍,俗称靡子,去皮后为“黄米”,性黏,是辽代人比较喜爱的食物原料之一。
《辽史·食货志》云:“辽地半沙碛,三时多寒,春秋耕获及其时,黍稌高下因其地。”由于黍耐寒,生长期短,不仅在辽之腹地及南部地区有种植,就连纬度较高、无霜期很短的上京道西北部也有种植。据《辽史·食货志)记载:辽圣宗统和三年(985),圣宗皇帝“尝过藁城,见乙室奥隗部下妇人迪荤等黍过熟未获,遣人助刈”。
此外,辽代人种植的粮食作物还有稻(南京道地区)、稗、菽、稷(高粱)、麦、豌豆、荞麦等。
辽代人种植的瓜果、蔬菜及经济类农作物品种也较丰富。从回鹘引进了西瓜、回鹘豆等瓜果品种,结合北方气候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物栽培技术。胡峤《陷北记》云:自辽皇都上京东行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大如我国(中原)冬瓜而味甘。”
辽代人种植的果类品种,从《辽史》、《契丹国志》、《辽史纪事本末》及《辽史拾遗》等文献史料中,知有梨、枣、海棠、杏、桃、李,柿、樱桃、榛、票、大籽松等;蔬菜类植物有芹菜、回鹘豆、韭菜、菱芡、葵、葱、姜、蒜等。
辽代人种植的经济类作物主要是与纺织手工业有关的桑、麻等。辽代人种植的桑、麻等植物多在南京道、中京道及东京道等地。据《契丹国志》记载:辽南京道土质肥沃,盛产“桑柘麻麦”。中京地区有专门向朝廷“绫锦院”提供丝织原料的“丝蚕户”,他们为养蚕而大量植桑。宋人路振《乘轺录》中即记载:“沿灵河(今辽西大凌河)有灵、锦、显、霸四州,地生桑、麻、贝、锦,州民无田租,但供蚕织,名曰太后丝蚕户。”
辽国的土地有公田和私田两类。在沿边设置的屯田自然是公田。募民耕种的在官闲田也是公田,百姓领种十年以后,要对朝廷缴纳租赋。至于所说的“占田置业入税”则是私田了。估计屯田多集中在北部沿边,私田则多在辽国南境。在契丹的依然是以男耕女织的方法维持家庭收入。
同时,契丹将战争中俘掠的,安置在契丹腹心地区,建立许多头下军州。除少部分需上缴,其余收入皆归头下主所有。
辽廷为了鼓励人民开辟荒地,立例若成开辟农地可免租赋十年,形成契丹特有的农牧混合经济。遇到兵荒、岁饥之年,也要减、免赋税,991年1月辽圣宗时期,“诏免三京诸道租税,仍罢括田”。1075年9月辽道宗时期,“以南京饥,免租税一年,仍出钱粟振之”。
辽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被编入州县,包括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户。他们无论经济地位如何,都是具有自由民身份的国家编户,并承担着国家的赋役负担。寺庙的佃户多是贵族、官僚随同土地一起转赠的,是既向国家纳税又向寺庙交租的另一种形式的税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辽代农作物种类有哪些,辽国的土地制度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6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