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各帝王图前均楷书榜题文字,且均有随侍,人数不等,形成全画卷相对独立的十三组人物,共计四十六人。
画作内容
此图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画卷的本幅未见名款,其拖尾部分有北宋、南宋时期及清代以来的多家题跋,在北宋以来定为初唐阎立本之作。根据保存的现状来观察,画有十三位帝王图像的该画卷在画风上有着前、后二段的差异,分属于两个时期所绘制,后段较早,前段偏晚。
《历代帝王图》,画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书,有的还记述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
画家既注意到刻画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境遇命运,成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仪。
作品北宋以来定为初唐阎立本之作。画卷后有北宋时期众家题跋,为绢质,其后为南宋以来诸家题跋,为纸本以及绢质拖尾。
创作背景
我国经过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战乱、分裂,至隋唐得以完成统一。这一时期是在两汉之后,我国文化空前发展的又一次高峰,在政治、经济、宗教、书法、文学诗词、绘画等方面都出现了高度繁荣。
描绘古帝王的绘画,远在先秦时代就出现过,汉以后成为流行题材。帝王图的创作意图在于让统治者“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创作动机大概就是缘于此。
鉴于各处所存的阎立本的传世画迹,均有不同的疑问,因此对于波士顿本《历代帝王图》卷的作者问题,也有现代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甚至断定为初唐时期的郎余令所作,如Kobayashi Jaichiro(小林太市郎)、金维诺。
二人都依据了米莆《画史》中的“王球夔玉家古帝王像,后一年,余于毕相孙仲荀处,见白麻纸不装像,云杨褒尝摹去”这一则记录,认为该画卷是北宋杨褒根据孙仲荀所收藏的未经装演的粉本所做的摹本。此外,陈葆真也从参与修史的角度倾向于认为“此件作品很可能是他(郎余令)的杰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的画作内容和创作背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