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河洛大鼓的起源和介绍

河洛鼓,俗称“说书”,是河南地方传统歌曲之一。河洛鼓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现方式,讲故事、塑造人物、抒发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歌曲艺术形式有十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歌曲有《刘公案》、《双打擂》、《大红袍》、《大八义》、《小八义》等。河洛鼓起源于河南偃师,盛于巩义,流行于洛阳、孟津、登封等地。
表演形式
除园内戏台(如曲艺堂等)外,河洛鼓多用于村镇开书,配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杯茶。歌唱乐器主要有书鼓、钢板(又称鸳鸯板、月牙钢飞)、醒木、折扇等,有的还配有简易板。其演唱方式主要有单人无弦伴唱(“单人大鼓”)和自画自唱。每本书一般由三段组成,每段约一个小时,称为黑板(济源周边地区称为一本书)。每本板书的开头一般都会加一个帽子,它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气氛,改变味道。

河洛鼓演奏最常见的形式是:主唱左手敲钢板,右手敲平鼓,另一位乐手伴奏左胡。演唱风格活泼活泼,气氛热烈,他经常以讲故事的方式在乡间院子里表演。
唱腔特点
河洛鼓的演唱属于板腔体,即以上下对称的乐句为基本单位,通过改变节奏和速度形成不同的塔布拉风格。歌词中奇数句为第一句,偶数句为下一句。歌手通过重复或改变上下乐句形成一段演唱,这是河洛鼓乐曲结构的基本特征。
河洛鼓的主要曲风为“平板”,又称“28板”,其他常用的有:“引腔”、“起腔”、“坠子口”、“三字紧”、“落板”、“五字垛”、“十字句”、“飞板”、“叹腔”、“凤凰三点头”、“垛板”、“滚口白”、“武板”等十几种。这些丰富的歌声在讲述故事情节、描写人物性格和心理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效果。
河洛击鼓吸收了河南各种地方音乐的精华。道白简单直白,情感动人,语气富有表现力,用动作来形容情景。注意歌唱中的屈折、阳、停、败,以及手、眼、身、法、步等表演程序的使用。
主要乐器
河洛鼓的主要乐器有书鼓、月牙板、鼓棰、坠琴、警堂木、扇子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河洛大鼓的起源和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07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