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明帝纪》熙平二年,皇太后幸伊阙石窟寺。郦道元生其时,注《水经》亦谓伊阙镌石开轩、高甍架峰,并曰伊阙、曰龙门、曰香山,本同一地。意者石窟寺乃其先所命名,故未有以深考。陈氏博采诸家传记,审定详确,其言有据。依则寺之创于熙平其信然欤……”。香山寺建于后魏熙平元年说证据不足,大有可怀疑之处。
其一,熙平元年胡太后既使“立寺建刹甚众”,也未必能说明当时在伊阙山建立了香山寺。
其二,北魏明帝熙平二年胡太后所幸之伊阙石窟寺,非香山寺,系今龙门西山之古阳洞,开凿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
其三,汤文将龙门与香山概念相混,二者内涵不同,亦非一地。如明《方舆纪要》所载:“阙塞山在洛阳南三十里,一名阙山,一名钟山。山东曰香山,西曰龙门”。龙门可作为东西两山之统称,但香山则专指东山,未见有统指者。东山称香山之谓较后,查唐代以前的古籍文献,未有如是之称者。
其四,香山寺的创建和命名,当与印度高僧地婆诃罗(日照)的敕葬地、及“山产香葛”的说法有关。
唐法藏《华严经传记》卷一云:“地婆诃罗,唐言日照……以永隆初岁,言届京师……以垂拱三年(687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无疾而卒于神都魏国东寺……圣母闻之,深加悲悼……香花辇舆,瘗于龙门山之阳,伊水之左,门人修理灵龛,加饰垂阁,因起精庐其侧,洒扫供养焉。后因梁王所奏,请置伽蓝,敕内注名为‘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云,石像七龛,浮图八角,架亲游幸,具题诗赞云尔。”
文中的“龙门山之阳、伊水之左”系指龙门东山南端,可谓香山之阳。既未如此称者,大概龙门东山当时还未有以“香山”称之。《名胜志》云:“洛阳香山产香葛”,苏頲《唐河南龙门天竺寺碑》亦云“山有香兮泉道蒙”(该天竺寺位于东山),因山产香葛而使香气缭绕,故称“香山”。香山寺之命名,可能与此背景有关。龙门东山正式称“香山”大约在香山寺命名之后。
其五,上由“门人修理灵龛,加饰垂阁,因起精庐其侧”之句,说明这里原是一座废弃的旧寺院,后因梁王奏“请置伽蓝”,才被敕名为“香山寺”的。废寺原建于什么时候时间不明,况且废寺和香山寺之间亦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武三思封梁王是在武周天授元年(690年),久视元年罢梁王之名,香山寺的建置时间当在公元690—700年之间。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洛阳龙门香山寺的修建时间和历史沿革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