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学问不比文化人低! 明成祖朱棣率先为宦官聘请了一些老师,教授他们文化课。宣德年间,又在内廷成立了专门的宦官学校——内书堂。
进入内书堂读书的宦官,都是年龄在10岁左右的小朋友。学习的内容,既有《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也有“四书”这类文化人必读书。还有专门为宦官编写的教材,比如《忠鉴集》记载了历代宦官忠君守法的事迹、《内令》记载皇帝对宦官的训诫等。
理论基础有了,还要训练实践能力。内书堂的一门重要课程就是“判仿”,训练宦官批复奏章,对内阁的“票拟”进行批红的能力(训练如此全面,怪不得日后会乱政)。
而内书堂的主管人员对这些小宦官的要求也相当严格。万历年间,一名叫王安的小朋友调皮好动,不好好念书,负责照管王安的宦官杜茂就拿绳子把王安绑在凳子上,逼他坐下来读书;王安不好好写字,杜茂就会拿棍棒进行体罚。对宦官的学习成绩要求这么高,真的是超乎我们的想象。
经历了这种严格的教育,明代宦官的文化素养普遍很高。明代史料中,不乏会写诗、会作文、能鉴定文物的宦官。
二、拜佛,差点自己也出家了! 宦官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曾遭受巨大伤害。与普通人相比,他们更倾向于信仰宗教,从中找到心灵寄托。许多宦官会在自己的住所里建一个小佛堂,每天定时烧香、敲钟,和真正的寺院在硬件设施上没有什么差别。更富有的宦官,会给寺院捐款或者干脆自己建造寺院。明人王廷相的《西山行》诗中写道:“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中内臣作。华缘海会走都人,碧构珠林照城郭。”可见宦官们在北京西山建寺之多。
明代万历年间,南京栖霞寺殿宇破败、千佛岩佛像剥落,寺僧打算修缮一番。宦官客仲听说这个消息以后,不仅捐助了一大笔修缮资金,还亲力亲为,参与修缮活动,和建筑工人们一起挑土搬石头,被后人称为“有明一代栖霞寺最有力之”。
还有笃信佛教的宦官,因为职场失意,偷偷逃出皇宫,出家为僧。虽然皇室曾经下发命令,让各地寺院严查僧人的来历,如果发现是逃跑的宦官,要把他们送回官府,但看起来这道命令似乎并没有什么用。从明初的宣德,到明中后期的万历年间,宦官出家的记载史不绝书。至于吃斋念佛、在家修行的宦官,就更多了。
三、工作,宦官也有鄙视链! 在外人看来,明代的宦官似乎人人都大权在握,对朝廷官员总是颐指气使。事实上,在宦官的内部,也存在一条鄙视链。
从宦官本身来说,他们也像现代人晋职称一样,拥有自己的晋升体系:刚进宫的年轻宦官,只能当典簿、长随、奉御;如果表现良好,可以升为监丞;监丞再往上升是少监;少监的顶头上司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名词——太监。
另外,明代宫廷中的大多数宦官都在内府的“二十四衙门”工作,这二十四个部门的受重视程度也不相同。权力较大的是司礼监和御马监。司礼监掌管内外章奏,把持政治大权;御马监掌管御用兵符,把持军事大权。这两个部门的岗位是宦官们的热门竞聘岗。而地位较低的两个部门当属直殿监和都知监——负责打扫宫廷卫生的……
在严密的等级体系下,宦官们的待遇自然是天差地别。有权有钱的宦官,不仅在工作中是领导,家里也有一批管家、厨师、园丁等人负责后勤工作。而生活在底层的宦官,则面临着值夜班、被上级领导打骂等诸多挑战。
四、带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前文提到,明代的宦官在入宫时,不过是10岁左右(甚至年龄更小)的小朋友,肯定需要人照顾。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宦官,就会在新入宫的小朋友中挑选一些有眼缘的,主动承担起带娃任务:教授小朋友知识、技能以及儒家伦理道德;精心照顾小朋友,把他抚养成人,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提拔和举荐。老宦官的这份恩情,年轻人自然不会忘记。他们不仅要管理老宦官的家务,还为老宦官养老送终,在工作中也处处为老宦官着想,简直比亲儿子还亲。
这种大小宦官结对子的行为,有一个非常形象的词来描述,叫做“拉名下”。其中,年长的宦官被称为“本管”,年幼的宦官被称为“名下”。本管与名下之间这种既像父子又像师徒的关系相当稳固,多能持续终生,甚至延续到死后。本管去世后,承蒙他照顾的“名下”仍然会尽力为死者及其家人争取利益。有的年轻宦官还提出请求:我死了以后,也要葬在爹的附近!
万历朝的宦官张维,甚至为他的“本管”张宏守孝三年。万历皇帝对这种事情似乎也见怪不怪,在碰见张维的时候,还亲切地慰问道:“你守孝守完了没?”张维感激涕零,连忙谢主隆恩。
年长的宦官把年轻的宦官“拉”到自己“名下”,为年轻宦官提供保护和照顾;年轻宦官长大后,又忠诚于年长的宦官,借此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地位。明代宦官的政治派系,就是在这种关系中逐渐形成并壮大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明代宦官日常都做些什么,明代宦官需要做哪些事情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