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卸甲肩担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

高邮卸甲肩担木偶戏是高邮市卸甲乡著名的传统民歌,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 2010年12月28日被列入高邮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月17日被列入第一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卸甲肩担木偶剧的剧目有《猪八戒招亲》《杨宗宝招亲》《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武松杀嫂》《水漫金山》等十余部剧目《小二黑结婚》《新四军打鬼子》等现代小剧。
卸甲肩担木偶戏的木偶形式以表演为主,一只肩膀就可以走动卖艺。表演时,表演者身着黄颜色长裙,头戴黄颜色头巾,踩着木架支撑的锣鼓,用手操纵木偶。 ,表演很搞笑。
卸甲肩担木偶戏在民国初期和1930年代至1950年代最为成。当时,孟、吴等6姓24户控制着一个拥有200多艘船的木偶剧团。其中,以孟姓为代表的肩舞表演者,在农闲时节划着小木船,扛着木偶戏巡演的重担。

高邮市泰山寺、临泽安乐寺、三多光复寺、界首城隍寺等,当时还成立了“老狼神会”,取木偶戏技巧,讨论表演问题。
后来,木偶剧团还在汉江、扬州、江都、上海等地沿运河线演出,尤其是落户上海曹家渡。据网上消息,今天上海崇明的肩舞木偶戏是在肩舞木偶戏的影响下举办的。
卸甲木偶戏大约起源于清代中朝,清《扬州画舫录》中称为“肩担戏”。卸甲现遗存的木偶戏形态保留了肩担戏共有的基本特征,即一副扁担一台戏,艺人集操纵表演、配音说唱、器乐伴奏为一身,同时又吸纳了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两种木偶表演形式之长,相融相合,浑如一体。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同台表演,杖头木偶一般用于剧中主角,而布袋木偶则多用于配角或龙套。
卸甲肩担木偶剧一般呈现传统剧目,而不是全书,往往只选择精彩、动作导向、适合夸张表演的折叠或片段,重点突出缴械木偶独特的表演魅力。
傀儡师要同时掌握“手上”“嘴上”“脚上”,操纵木偶表演必须做到“稳”“正”“平”。因此,无甲木偶戏的表演难度很大,对艺人的基本要求很高。
一种无铠甲的木偶戏,以其独特的形式、独特的技术和独特的魅力,在传统木偶戏中独树一帜。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魅力无限。
长期以来,木偶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了一定时期人民特别是农民的传统审美价值取向,提供了新鲜的素材,填补了江苏的不足。戏剧品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卸甲肩担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88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