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河东县位于今山西省运城、临汾一带。由于黄河流经山西省西南边境,山西位于黄河以东。
因此,这个地方在古代被称为河东。古人从河东的盐塘引水到旁边的耕地,盛夏南风吹来,耕地昼夜开满盐花。当地人称之为“种盐”。盐的质量非常好。
《鲁原味春秋》:"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zhān)鲔(wěi)之醢(hǎi),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也就是说,较好的调料是四川阳朴的姜、湖南桂阳招摇山的桂、广西越骆国的竹笋、用鲟鳇鱼肉制成的酱、山西的河东盐、宰揭山颜色如玉的甘露、西方大泽里的鱼子酱。
春秋战国时期,有盐,土地就会富饶。《汉书》:“吴煮东海之水为盐,以致富,国用饶足。”齐国管仲也设盐官专煮盐,以渔盐之利而兴国。我国靠前个盐商是春秋时鲁人猗顿,旧有“陶朱、猗顿之富”之说,陶朱是指范蠡。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因认为越王不能安乐,便放弃官职,前往山东定陶县,号称“陶朱公”,经商致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孙经营繁息,遂至巨万。”猗顿则到春秋时的郇国。郇国汉属河东郡,今属山西。猗顿在郇国经营河东盐十年,亦成为豪富。
在古代,盐商普遍享有垄断特权,所以盐商十有发了财。明清两代,江南扬州的盐商奢侈达到顶峰。据《清稗记》记载:“欲一万金者,请奴婢将金箔悉数买来,放在镇江金山寺塔上。也有买了苏州——一只三千金足,倒在水里,水道凉了。”有喜欢美女的,从看门人到厨师,都选择了28位美女。有的反倒喜欢丑,下人不惜毁容,涂上酱油,晒晒太阳。
烹调调料离不开盐。但古人认为,“喜咸人必肤黑血病,多食则肺凝而变色”。《调鼎集》说:“凡盐入菜,须化水澄去浑脚,既无盐块,亦无渣滓。”做菜时候,要注意一切作料先下,之后下盐方好。“若下盐太早,物不能烂。”
我国古代用盐和梅作调味,所以《史记》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五味之中,盐居首位,故盐亦列。作为香料中的第一个。今天我国人使用的盐多是沿海地区的海盐,西北地区的池盐,西南地区的井盐。海盐中,淮盐居首位;塘盐中,河东盐居首位;井盐中,以自贡盐为佳。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盐的历史记载和分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