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丧婚是土家族女孩十二、十三岁必须学习的传统技艺,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特色。过去土家姑娘不哭不准结婚,现在有些偏远的村子还有这种习俗。
土家族哭嫁的由来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明《思南府志》记载,秦汉以后,土家族在这里耕耘繁盛。
在古代,土家族的婚姻比较自由,只要男女愿意,只要得到本族土家族老师的许可,就可以订婚结婚。随着封建礼制的发展,土家族的自由婚姻与其他民族一样,逐渐被包办婚姻所取代,包办婚姻强调“讲求“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门当户对”等条件。
与此同时,土家姑娘因不满包办婚姻而哭嫁的现象也逐渐表现出来,并发展成为一种丰富的文化现象。直到解放后,包办婚姻的现象才基本得到遏制。无论婚恋形式如何发展,土家姑娘在婚前喜忧参半,但从未改变。即使在当今民族交流频繁、文化渗透迅速的时代,土家族姑娘们在结婚前也要为前来庆祝的亲友唱悲歌。
土家哭嫁之过程
新娘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开始哭泣,有些新娘在婚礼前两三天或前一天开始哭泣。她的未婚家庭付给她嫁妆,并信任她的分居。一个会哭的女孩,一个月内不会反复哭,而是会为祖先、父母、兄弟姐妹、姐妹、媒人、自己等而哭。
哭的形式是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范围从传统模型到聪明女孩的即兴创作。土家族的姑娘们用“哭”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可能有的人是真的伤心哭了。
土家族哭嫁的是新娘出嫁的那一天。婚礼前一天,亲朋好友邻居纷纷前来祝贺、问候。新娘家会请九位新娘较好的未婚伴侣陪新娘哭泣,称为“十姐妹会”。这九个姑娘都有陪哭的重要角色,所以无论住多远或近,无论天气如何,新娘家都会派人上轿来接她们。十姐妹齐聚后,新娘家将八仙的两张桌子放在一起,放在正厅中央,较大的坐在上面,几位年龄相仿的姑娘坐下。在两边和新娘之间坐下。哭的内容主要是姐妹间的友情,也有鼓励和安慰的话。
哭到半夜,新娘家会摆晚饭给十姐妹吃,新娘会哭一会儿感谢九姐妹的陪伴。在育儿嫁娶的时代,媒人安排婚礼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新娘们常常会哭着痛骂媒人,以表达对老式婚礼的不满。
土家族哭嫁歌
土家族婚礼的哭嫁歌,听起来像哭声,但音乐在唱,寓意丰富。
由于土家族哭嫁的内容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就成了《哭嫁歌》。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保靖县马王乡、永顺县蒲荣乡、龙山县坡脚乡等地存留了几本“书”。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中有许多不起眼却感人的诗句。例如:
忽然听到金鸡的叫声,仿佛随意的箭矢刺穿了我的心,声音吹响了“妈妈送女儿”,虱子打开了“开门”……
她吐出一滴眼泪,扯出妈妈的裙子和爸爸的衣服。勤劳的女儿被送上担架,自己的血肉分离……
哪怕是铁石心肠的人,恐怕听到这样的惨叫声和血泪的惨叫声,难免会流泪。
土家族哭嫁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土家族文化,也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婚俗现象。从过去“真哭”的可能,到现在不哭就嫁不出去的情况,确实是一种非常民族的特质,一种文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土家族哭嫁是什么习俗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