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客家土楼的历史沿革和最早记载

土楼是客家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一代代客家人智慧的结晶。土楼源于客家,根植于永定。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是“巨无霸”。麦克”在山区民居类型中,堪称古民居中的“”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历史沿革
客家土楼,又名客家土围楼,客家民居,圆形围墙。主要分布于福建省龙岩永定、漳州南京、广东梅州大埔、椒岭、饶平等地。
土楼,顾名思义,是用夯土建造的建筑。客家土楼是客家人共同居住的大型集体住宅,用夯土墙承重。土楼起源于客家,根在永定。
据考证,我国在殷商时代就有公羊神秘屋。唐长安的皇城和宫墙都是夯土墙,城内的客厅也被土墙隔开。福建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迁徙到永定,历尽沧桑,将古代土建艺术发扬光大的特产。
土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公元10世纪闽粤赣边境地区形成了客家部落。 (唐末宋初)。成熟于明末、清朝及民国时期。

宋元时期(11-13世纪)是客家土楼的形成阶段,最早记载“土楼”的文献是《重修虔台志》。
明代(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居民越来越重视教育。
通过科举考试出现。官府和发家致富的官府,按照中原大邑通都的建筑规范,大力修建土楼。
清朝民国时期(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闽南烟丝、茶叶等加工业蓬勃发展,远销全国及东南亚各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提高,居民对住房的需求更加迫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增长,为了维护家族的共同利益,必然会建造更大的建筑物,让数十或数百名氏族成员共同生活。以适应家庭的兴旺和生活的安全。
于是,便建造了宫廷式的泥楼和方圆的泥楼。其特点是规模大、种类多。后期,外来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一些土楼的建设上。
1950年代以后,福建居民继续修建大量土楼,这种情况还在继续。这一时期的土楼建筑更注重实用性,结构简洁,缺乏华丽的装饰。是福建土楼的延续阶段。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客家土楼的历史沿革和最早记载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73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