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徽派园林建筑的特点

徽派园林建筑是园林建筑的一个流派。徽派古代园林是我国江南园林的衍生体系。涵盖范围广泛,既包括徽州土地上存在的园林,也包括徽州以外存在的、以徽州文化理念为指导、供异地徽州人聚会或休闲之用的徽派建筑风格。
徽派古园林始于南宋。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至临安(今杭州),徽州成为南宋大后方。随着当时徽州与京城交流的日益频繁,园林意识逐渐从西方传入。因此,徽派古代园林一开始就有明显的杭州园林痕迹。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显示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天人合一”为指导思想。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注重天人合一、人与环境的统一。
第二,以徽州文化内涵为基本内容。其建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徽州文化意蕴。从园林结构到园名设计,从景点名称到景观布局,无不体现徽州文化底蕴。
第三,以徽州地理景观为背景。徽州山河蜿蜒,丘陵起伏,地少形窄,山高水长,这种地理条件限制了徽州园林的范围、格局和风格。因此,依山成势,借水之势,顺其自然成为其主要特色之一。其实质是师法自然。

第四,以徽州动植物和当地建材为材料造园。装修虽然很少有外来装饰,但大多是用徽州当地的动植物来装饰,尤其是徽州的梅竹松石。园区建设及园区外环境。
第五,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调。部分园林位于院内,与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融为一体。有些园林虽然建筑不多,但点睛之笔无不彰显徽派建筑的神韵。
第六,目标是心平气和。虽然它有游玩、观赏、修身、养性、聚会等多种能,但宁静是第一位的。因为园林的建设主要是权贵富商退休后享受,或者说是为退休做准备。唯有寂静才能修身养性,唯有静寂才能放松身心,延年益寿。
徽派园林根据其环境和能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类是望族自建的私家园林。
比如比较有名的唐陌唐安园就是仿西湖建造的,所以有“小西湖”的美誉;西溪南果园为明嘉靖年间富豪吴天兴所有,园林设计为唐寅朱枝山;位于黔口的水香园,占地2000多平方米,气势磅礴。明清两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名流云集。府城索罗园是乾隆年间名医王士都的祖宅。洛书)园内植树二株,并以此命名。
还有一种庭院式园林,在景物中融入情感,以小见大。院内造园是徽派园林常用的手法利用宅院面积有限,根据地势,运用山池、造园、雕塑、字画、山林等多种手前置水,院后引水。依山傍水,巧妙安排。院落真深,诗情画意,幽静宜人,妙趣横生。
具有代表性的庭院园林是西递西园。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砖砌八字门为入口,三座建筑一字排开,以狭长的院落连成一体。上层矩形漏窗相互隔开,形成感性的前花园、中花园和后花园。这样一来,整个院子就处于一种“隔与不隔,有界与”的状态,为院子增添了深邃的美感。加上院子里的石桌、石鱼盆、假山、盆景、花卉,步步为营,更添美景。
另一类是享有的机关花园。这样的园林是官员自己建造和使用的。我国传统社会强调“学以致用”。封建官员大多有文化,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字母心态在衙署园林建设中更能体现出来。比如徽州衙门的环境就是“依山傍水,清幽幽雅,华丽华贵”。另一种是古寺内有鹤亭的寺院园林。
古徽州儒、释、道三教并存,寺庙、寺院、庵堂林立。寺院、寺院、庵堂通常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受世俗和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其院落也布置成园林式。当然,除了一般的园林特色外,寺庙园林也有其宗教文化特色。因此,无论是徽州县城郊的圣僧庵,还是深南小溪村的丛林寺,都竹林环抱,松竹相映,桃花流水,创作了大型雕塑。表达佛教内容的著名。罗汉壁画。为寺院园林增光添彩。
另一类是古村口的水口园。水口是古代徽州人在村口刻意营造的景观区,以树木、宝塔、寺庙为主要内容,成为村落的显着标志。它是徽州村落整体建筑中的“门户”和“灵魂”。水口的树木和建筑,明明都是村里家规保护的,谁也不能随意伤害。因此,虽然水口园没有围墙保护,但为了自身的安全和繁荣,所有村民都可以自觉地尽力保护它。
徽州古园林种类繁多,形形的园林将徽州这个古国点缀成一座大花园。使人们置身于其中“置身于城市如同置身于自然”,“将山水带入家中”。其规模之大,精雕细琢,曲径通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徽州的山水之美,使之有借鉴自然的可能;二是徽州文化底蕴深厚。 ,为徽州园林建设提供奇思妙想;三是徽商经济实力雄厚,为徽州园林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因此,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享受到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徽派园林建筑的特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72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