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墙,又称西墙(Western Wall),是以色列耶路撒冷老城古犹太国第二圣殿城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城墙仅存遗址,约长50米,高18米。它是用大块石头建成的。
犹太教视城墙为第一圣地,信徒来到城墙前必须哀悼,以表示对古庙的哀悼和对修复的期盼。
千百年来,当生活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都会来到这堵石墙前轻声祈祷,诉说流亡的痛苦,这也是它被称为“哭墙”的原因。
历史沿革
公元初期,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欧洲的尽头,那堵墙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统一了犹太部落,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在公元前10世纪(约公元前965年),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在首都锡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犹太神庙——所罗门神庙,俗称“第一圣殿”。川流不息,形成了古代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伦人摧毁。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为耶和华建造的“第一圣殿”被焚毁,4万多名犹太人被俘,史称“巴比伦之囚”。
流亡半个世纪后,犹太人陆续返回家园,并在第一圣殿的原址上建造了第二圣殿。
公元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了第二次犹太人起义,犹太人被迫远走他乡,分散于各国。在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获准每年一次在圣殿被毁周年纪念日来到哭墙前哭泣,祈求王国复兴,“哭墙”之名不胫而走。公元七世纪,占领了圣地,犹太人被允许在位于威尔逊拱门以北和哭墙隧道内的圣殿入口附近祈祷。从十三世纪开始,犹太人搬到了今天能看到的地方祈祷,一直保存到本世纪。
公元70年,罗马极力犹太人的叛乱,提图斯将军烧毁了神殿,但平台的剩余部分没有拆除,以向后人展示罗马军事力量的强大。数十万犹太人惨遭屠S,大部分被驱逐出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和圣殿几乎被完全摧毁。只有在拜占庭帝国,犹太人才有机会在每年的安息日回到自己的家乡,无数的犹太一一来到这里,靠墙痛哭,“哭墙”也因此得名。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伍麦叶王朝占领了巴勒斯坦。由于帝国内部向异缴纳什一税,哭墙并未被人为破坏。正因如此,历经一千年的历史,哭墙依然屹立不倒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圣地哭墙的历史沿革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