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石窟寺的特征结构和考古价值

石窟寺是指从悬崖面开挖至山体内部的古庙宇建筑,有宗教造像或宗教故事的壁画。
主要特征
佛教建筑种类繁多,石窟是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在印度被称为“石窟寺院”。石窟原为佛教僧侣的居所,佛陀在世时就已存在。一般石窟庙都雕刻成长方形,入口处有门窗。
布局结构
石窟中间是僧人聚集的地方,两边都是房屋。后来演变成两种形式:一种叫“拜洞”,一种叫“禅洞”。
供奉的窟窿雕刻有佛像供人瞻仰;禅窟多为僧人修行。祭祀洞有两室,也有单室。入口处有一扇门,上方有一扇窗户供采光。它的平面有马蹄形和方形。内部装饰有石墙上雕刻的佛像,中央石柱上雕刻的佛龛和佛塔,以及石窟周围的壁画。印度最著名的佛教石窟是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和二世纪的阿旃陀石窟。到公元五世纪其建筑、雕刻和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公元4世纪至8世纪,印度佛教的建筑艺术向东传播,在我国西北部,如新疆库车、甘肃敦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南方响堂山等。河北北部 现存的古石窟最早是吸收印度石窟造型艺术而建造的。敦煌石窟是我国较为完整的石窟群之一,从北魏、隋、唐、五朝、宋元至清朝,已发掘1000多年。

洞窟形态
北魏洞窟造型均仿印度洞窟制度,洞窟前有“人形”帷幔,为供奉佛、跪拜的前庭。印度习惯了绕道而行。隋唐洞窟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北魏的龛柱式;另一种是平而宽的中心形状,三边有笼壁。
后来建筑数量增加,为了节省人工,将龛位的柱子改为须弥椅和屏风,而不是形成石窟形式。
对各个时代的石窟雕刻品的鉴别主要是根据其面貌、图案、服饰等。如六朝时,脸型多为胖胖圆润的,后期则瘦长,而唐朝时,脸颊又胖又圆。服装图案最初是用汉代传统的殷线雕刻而成,后来又采用了西域的先进线条,演变成笔直、阶梯式的服装图案。服装一般采用印度服装,由简单逐渐演变为复杂。
从全球范围看,石窟寺起源于古埃及,其前身是中王国时期各国政要在尼罗河沿岸悬崖上挖掘的石窟墓葬。最著名的是阿布辛贝石窟神庙,由埃及南部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挖掘,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巨型石窟雕像。古埃及石窟庙宇的建筑和艺术成就非常伟大,对亚洲产生了影响。
考古价值
除佛寺和寺院两类外,还有塔寺洞窟,洞内有中央塔或佛像。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我国石窟寺的三大代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石窟之一。我国的石窟寺大多属于佛教,也有一些属于道教。 1992年在新疆吐鲁番附近发现了数十座摩尼教石窟,这在世界石窟寺考古中也是罕见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石窟寺的特征结构和考古价值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696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