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瓦剌的介绍,瓦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瓦剌(wala、瓦那,异于瓦刺waci。自称是卫拉特。卫拉特语:Өөрд。蒙古语:ᠣᠢᠷᠠᠳ。西里尔字母:Ойрад):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用托忒文。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Wǎlà/Wǎlā)、清朝称卫拉特,后来也称漠西蒙古等。

与蒙古人的关系:从并列到纳入。1640年9月喀尔喀和卫拉特的领导们制定的《蒙古—卫拉特法典》条款称双方为“蒙古和卫拉特”,当时双方都认为瓦剌人非蒙古人。后来划入广义蒙古族,被称为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来源:最初居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的八条支流地区),元代时开始南下,居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

明前期,瓦剌在蒙古高原争战鞑靼部,明廷赐以汉文官印,命其统辖诸部,后多次进贡。也先取代北元皇帝脱脱不花而建瓦剌帝国,达极盛阶段,他被杀后瓦剌诸部分散于西域。清朝时期:顺治三年(1646),固始汗与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确定从属关系,纳入清朝版图。后来多次进贡。和硕特汗国一直臣服于清朝;准噶尔汗国被乾隆帝打败。四大部:和硕特、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明代中期或也先死后以来盟主部落是和硕特,因为其首领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其它部落是依附于蒙古族而来的广义蒙古族。盟主并非汗王,只有召集权,非集权。

著名人物:也先,固始汗,噶尔丹。

历史贡献:瓦剌人推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硕特汗国的贡献尤为突出。

解释

瓦剌【卫拉特,英文Oirat】民众建立过多个国家。

1、元代斡亦剌,清代称卫拉特或额鲁特。居住在巴尔喀什湖东南面,包括现新疆北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以及中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南部的广大地区。

2、鱼名。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瓦剌》:“西海有鱼名瓦剌,其目入水则暗,出水则明。凡物皆动下颏,此鱼独动上齶。见人远则哭,近则噬。故西域称假慈悲者曰瓦剌。”

称呼

元朝时所称斡亦剌,明朝人称瓦剌,清代作卫拉特或卫喇特。该人群自称是卫拉特。

蒙元时期,斡亦刺贵族与成吉思汗系建立世代通婚关系,男尚公主,女适皇胃,可谓“世联戚碗”,权势显赫。正如拉施特哀丁所指出的那样,他们“保持相互嫁娶姑娘的关系,并成为按达—忽答”。这不仅对斡亦刺社会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也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人数众多,统治若干部落,各有自己的名称。元时开始南下,

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兼营部分农业。瓦剌有四大部或四万户,简称“四”(蒙古语Dörben,都尔本)。其名称各书记载不尽一致,其中包括许多古老的蒙古语部落和突厥语部落。

14世纪时,随着元朝皇室衰微,瓦剌遂乘机扩大实力,积极参予各派系纷争。1414年,明成祖统兵北征西部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瓦剌败向明朝内附称臣。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进攻大同、宣府、辽东、甘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率兵亲征,也先诱明军至大同,破其前锋,于土木堡俘明英宗,史称为土木之变。同年十月,也先进围北京。后来由于东部蒙古(鞑靼)达延汗再兴,瓦剌部移师西北地区,势力一度扩张至伊犁河流域一带。为了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阿失帖木儿不时遣使向明朝通贡。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瓦剌的介绍,瓦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62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