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之战是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海军提督施琅率部歼灭明军主力的一场战役。 和郑军在澎湖海域,收复澎湖和台湾,统一全国领土。
台湾自古以来就与大陆形影不离,统一是必然规律和趋势,尤其是元代以来,台湾直属中央管辖。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士兵登陆大园,开始。清兵入关后,势力逐渐进入福建。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中风病逝,郑氏台湾内部发生叛变。知道施琅痛恨郑朝,姚启盛一定会助他打败郑军,于是向康熙帝推荐施琅。康熙帝对万正色的反战立场也很不满,于是同意施琅为水师提督,万正色为陆师提督。
施琅掌权
按照康熙帝的计划,姚启盛、万正色、总督吴兴佐应该一起商议战事,但施琅有意排除姚启盛等人的束缚,全权攻。同意由吴兴佐负责后勤,仍命姚启盛与施琅一同发兵。
康熙二十年五月初五(1682年6月10日),清军抵达铜山岛,姚启盛与施琅就出兵时间发生争执。姚启盛推荐使用北方。冬季刮风,施琅主张夏季吹南风,清军出兵不畅。
终于,十月初六(11月15日),康熙帝命施琅总管前线作战,姚启盛调任后勤作战,施琅如愿以偿。十一月初三(12月1日),施琅率领约21000人、238艘战舰,到兴化平海卫练兵。
姚启盛兵权落后后,为防止施琅独揽战,转而与郑朝议和。但施琅一意孤行,主持谈判的刘国轩不肯剃头更衣,[10]谈判破裂。康熙二十年5月23日(1683年6月17日),康熙皇帝下令施琅尽快出击,至6月(公历7月)爆发澎湖海战。
郑军动向
自康熙十八年(1679年)起,清朝实行迁边令,严重影响了郑朝的生意,粮食供应也出现了问题,郑经下令,每家每户都要多交一斗莼菜。每个月的米饭,将军们也必须用自己军队的俸禄被征用,但还是没有办法解决危机。
然后英国商会是这样看郑王朝的:“台湾王的局势很不稳固,要抵抗满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满清经常用威胁手段。因为王的财富。”消耗殆尽,他天天强行向百姓勒索,不能用。 ) 会因为没有薪水而造反。”
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经退守台湾后,澎湖成为重要前线,但防御十分薄弱。直到十月,施琅到厦门,傅卫麟回击清军,刘国轩才到澎湖加强防御。
刘国轩到澎湖后,先后在娘玛宫、凤桂尾、泗礁、鸡笼屿建城;在东市、西市、内前、外前、西峪头、牛心山等地筑垒。同时在海岸筑起矮墙,放鞭炮,以防清军登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刘国轩得知施琅准备进攻,便从台湾本岛派兵到澎湖,将商船和私船改为军舰(大小炮舰、鸟).艇、猎艇、洋舰、双帆等各类军舰约200艘),准备决战。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清统一台湾之战的时间和地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