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碧蹄馆之战谁赢了,碧蹄馆之战伤亡人数

入朝抗倭的名将李如松凭借克复平壤一战,威名远播明日朝三国。日本《松荫灵社记》:如松在其国以勇武善战有声,一时推为头一。小西行长一路难逃,与王京的日军回合,受到小西行长战败的震动,其余诸道的大名们,全都放弃了自己的驻城,纷纷逃回王京集结,驻守牛峰城的立花宗茂、驻守白川城的黑田长政、驻守开城的小早川隆景等所谓的战国名将也不例外。

这样,王京城内集中了在朝日军的所有精锐,日军打算集中兵力,在王京与明军进行决战,为了防止城内的百姓通敌,日军屠戮百姓,城内男丁被屠S一空。
在一般史料中,李如松攻克平壤后,直接就发生了的碧蹄馆之战,实际上在这之间,还发生了好几场小规模的战役,这方面史料讲得不多,小院也说一下。
1月8日李如松攻克平壤,修整过后,就派出了骑兵对王京进行侦查。在1月25日,查大受率领的500多人的侦查部队在王京西大门的慕华馆附近与加藤光泰的巡逻队遭遇,两军立即发生交战,加藤光泰的铁炮队被明军击杀七十多人后逃回王京,这只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1月26日,李如松又派出祖承训、李宁、高升、胡銮等将领率领第二批侦察部队的三千骑兵南下勘探王京道路,为自己大军开拔做好准备。
1月27日,日军的侦察队将领十时但马守侦察到正在向王京逼近的明军侦察部队,汇报给了立花宗茂,立花宗茂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到了上午卯时,明军在距离王京三里地的砺石岭与立花宗茂、高桥统增的日军先锋遭遇,砺石岭之战就此开始。
立花兄弟将手下部队分成三个部分,打头阵的是小野和泉守、立花三左卫门,二阵是十时传右卫门、内田市正,立花宗茂、高桥统增兄弟自率后阵,日军总兵力三千人左右。明军祖承训、孙守廉、李宁、高升、胡銮等将领统帅的明军也是三千人,基本都是骑兵。
这场战斗是一场遭遇战,规模也不算太大,从卯时进行到辰时,大约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战斗过程就不细说了,整场战斗下来,立花军的二阵大将十时传右卫门、池边龙右卫门和小野成幸、小串成重、户次镇林等将领战死,士兵阵亡三百多人,高桥的家将今村喜兵卫、井上平次、帆足左平等也战死,连被称为“西国无双”的立花宗茂自统的后阵,也在精锐辽东骑兵的冲突下溃不成军,根据《征韩伟略》的记载,立花宗茂甲胄上被射满了箭支,如同刺猬一样,最终败下阵来,退到了小丸山之后。
到这时,李如松进朝后,明军连续进行了平壤之战、慕华馆之战和砾石岭之战,都较为轻松的战胜了日军,这导致了明军中开始滋生轻敌之心,认为王京的日军也是这样不堪一击。查大受派人向还驻扎在坡州的李如松报告:贼已夺气,愿速进兵!
李如松接到报告后,率领副将杨元、张世爵、李如柏、李如梅、李如梧、李如楠等,率领两千骑兵向王京进发,在中途,李如松把兵力一分为二,命令杨元率一千骑兵留在马山馆断后,他率其余人马继续前进,这个决定在之后救了他的性命。

这个时候,李如松并不知道,前线的形势起了非常大的变化。王京城内的日军接到立花兄弟战败的消息后,倾巢而出,在砺石岭前布阵,刚打了胜仗的明军看到日军黑压压的一片压来,知道不妙,祖承训和高升、胡銮等只得带着三千多明军从砺石岭后退到了碧蹄馆。日军并未罢手,从砺石岭紧追不舍,兵分三路,把明军包围在了碧蹄馆,而李如松,这时也已快赶到碧蹄馆,的碧蹄馆之战,就要发生。
后世许多人认为,碧蹄馆之战是日军刻意设下的埋伏,先对少量的明军示弱甚至送人头,为的是吸引明军主力或主将,从而依靠人数和地形的优势予以歼灭,小院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在碧蹄馆之战之前发生的砺石岭之战显然是场遭遇战,只是双方的侦查部队进行的战斗,而在战斗前中后三个阶段,都没有出现过日军伏兵的影子,就算立花宗茂败退之后,明军也有足够的时间重整队形乃至撤退,之所以祖大寿等明军被包围,是因为存了轻敌之心,日军吃亏后,很有可能出动大军报复,这是非常自然的。
祖承训、查大受等由于轻敌的缘故,并不把日军接下来可能的报复行动放在眼里,等发现人数相差悬殊时,已经来不及安全撤退,日军兵分三路进逼,明军已难以逃脱,只得在碧蹄馆固守待援,日军既不可能白白以几百人的代价来钓鱼,也不会预料到李如松会只带一千多人来与祖承训会合,如果李如松率领的是明军主力的话,王京的日军也丝毫没有把握能在野战中吃掉对方,这在随后碧蹄馆发生的战斗中也被证明,这,都是战场上瞬息万变的突发状况而已。
在日军先锋进逼查大受部明军时,还在路上的李如松已经接到了报告,他判断局势后没有犹豫,快马加鞭直奔战场,与被围明军会合后在碧蹄馆重新布阵,会合后,明军的兵力达到了五千左右,但还是远远少于日军。因为人少,明军有些怯战,李如松下令将士上前搏杀,畏缩者斩,碧蹄馆之战正式打响。
多稻田,而李如松所部明军以骑兵为主,对其行动限制很大,这在整个之役中都是如此,碧蹄馆当然也不例外,“贼诱入泥沼,左右翼击,勇兵多死”,李如松事后自己也承认,明军骑兵“因稻畦深,马难驰骤”。
明军在渡过临津江后,将装备也运过了江,有一部分随着明军先锋运到了碧蹄馆,包括数门天字大将军炮和神机箭等。战斗开始后,明军先用火器轰击日军,日军也用铁炮反击,但明军的火器是大型火器,日军铁炮只是单兵火器,射程上无法相比,日军先锋被火力压制后,明军骑兵上前突击,展开白刃战。在明军火器和骑兵驰突的打击下,日军头一阵栗屋四郎兵卫不支败退,第二阵被称为勇冠毛利家三军的井上五郎兵卫接手了战斗,没多久也被击败。
不过这早就在日军主将小早川隆景的预料之中,他派出左翼的立花宗茂兄弟从丘陵后迂回到了明军后方,右翼的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等从右侧迂回,他自己亲自率领第三阵在正面迎击明军,这样,明军事实上即将处于日军四面包围之下。

除了正面迎击和左右包抄,日军还有大量的预备队在观战,此时也相继出动,漫山遍野,将明军团团包围。此时日军投入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四万多人,而明军只有五千人马,相差悬殊,但在绝境之下,明军并没有乱了阵脚,反而爆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
明军能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顶住日军,除了火器压制,还有单兵装备的因素,在上文小院已经介绍过日军和明军的甲胄,总体来说,李如松亲自统帅的亲兵,在护甲上要强于日军不少。辽东骑兵都是身材魁梧、精通武艺的精兵,根据日本史料《户川记》《常山纪谈》等记载,宇喜多秀家麾下有个名叫国富原右兵卫的大力武士,在交战时用锋利的太刀砍中一名辽东骑兵三次,但都被盔甲弹了回来,无法伤到对方,可见明军甲胄的防护力。
不过即便如此,日军兵力众多,人少的明军还是逐渐不支,在李如松指挥下逐次撤退。李如松亲自殿后,遭遇了危险,立花军中的勇将安东长久率领手下直逼到了李如松身前,试图斩将夺旗,安东长久想要单挑李如松,被身后的李如梅一箭射下马,被士卒救回,随后死于军中。为了保护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梅、李如梧、李宁、李有升等在他身边护卫,裨将李有升为了保护李如松,被日军钩下马,惨遭肢解,李如松的亲兵也损失惨重,不过也使日军的攻势稍稍退却。
两军激战6个多小时后,明军开始逐渐支撑不住,在这最危机的时刻,先前被李如松留在马山馆的副将杨元,得到前方战事的消息,率领一千多骑兵先行驰援战场,杀入了重围,日军腹背受敌,不明情况,包围圈出现了缺口,趁这个机会,李如松指挥部队突围,赖以杨元的援兵,被困的明军终于得以向坡州方向撤退。
占优势的日军显然不会这么轻易放弃,仍然在后面追击,追到惠任岭时,坡州出援的明军主力出现在了岭上,到这时候,日军明白继续追击已经讨不到任何好处,停止了追击,立即撤退回王京。
直到这时,李如松和被包围的明军才脱离了绝境,碧蹄馆之战也到此结束。
盘点一下碧蹄馆之战,明军方面,由于轻敌之心导致了明军被包围在碧蹄馆,显然是战略上的失误,但在逆境之下,李如松冷静判断战场局势,逐次抵抗,在日军优势兵力下坚持了6个多小时之久,这是李如松随机应变能力和明军战斗力的体现,不是名将,无法做到。
日军方面,数倍的日军没能吃掉被包围的明军,反而损兵折将,对于战国名将们来说,当然是脸上无光,日军在这场战斗中也见识到了明军的战斗力,使得之后的和谈成为可能,而丰臣秀吉宏大的灭亡大明的计划,在众大名之中也被认为是痴人说梦,即使原来支持他的大名,也开始转变立场。
战斗结果方面,表面上看是日军取得了胜利,击败了明军,但明军并没有遭受毁灭性打击,碧蹄馆也不是必争之地,战术上的退却不能算是大败,而让被包围的明军得以撤退,恰恰显示了日军的无能。
战役损失方面,日军投入了四万多人,伤亡约有三千多人,同时有多名有名有性的武将阵亡,损失惨重。明军同样也损失不轻,总共投入了五千五百多人,伤亡近千人,李如松最精锐的亲兵也死伤了100多人,爱将李有升也阵亡,这些人都朝夕跟随李如松,是精锐中的精锐,给了李如松相当大的打击,对他以后的决策产生了影响。所以说,碧蹄馆之战,从战役结果来看,是日军击退了明军,应该认为日军小胜,不过从之后的影响来看,对中日双方来说,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碧蹄馆之战谁赢了,碧蹄馆之战伤亡人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55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