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背景和达成的协议

那个时代欧洲有许多我国迷,也就是向往和崇拜我国的人。那时欧洲学者们认为要向我国学习,要与我国接轨。伏尔泰说,“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我国人的徒弟”。马戛尔尼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我国迷,他一辈子最向往的事就是去我国。

欧洲人传说我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他们传说,我国是以孔子的理论来指导的国家,整个国家就和一个大家庭那样亲爱和睦。统治者是“充满了仁慈”的,老百姓则是诚实而礼貌的。莱布尼茨说:我国老百姓“服从长上,尊敬老人。……我国(即使)农夫与婢仆之辈,日常谈话或隔日会面之时,彼此非常客气,其殷勤程度胜过欧洲所有贵族。……”

英国希求通商

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制度。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资本处于上升阶段,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和广阔的原料产地。“因此,英国派遣一个使节团到我国访问,自然它是为了商业目的而去的。

事实上,中英两国交易往来的情况确实也应当有所改变,自从英国初到我国开辟市场之日起,以及以后两国发生贸易关系以来,没有一件事情有助于改善英国人在我国的地位,而其他欧洲各国商人在我国的处境却都比英国人好得多。”正因为如此,英国期望通过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改善中英之间的关系和现行贸易体制,扩大双方的通商。

当时,广州一口通商不能满足其对华贸易的需要。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英国国王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派遣凯思·卡特为使臣,前往我国交涉通商事务,并谋求建立外交关系。使臣在中途病死。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又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其目的是想通过与清王朝较高当局谈判,取消清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打开我国门户,开拓我国市场。同时,也是为了搜集有关我国的情报,估计我国的实力,为英国资产阶级下一步的行动提供依据。

英方希望跟我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并达成下列协议:

英国派遣全权大使常驻北京,如我国愿意派大使到伦敦去,英国皇室必将以较优等礼仪款待。

准许英国在舟山和天津进行贸易,并仿效澳门先例,在舟山附近指定一个小岛,供商人居留和存放货物。

允许驻在澳门的英国商人居住广州。

英国商品在我国内河运送时,争取免税或减税,希望我国有固定的,公开的海关收税标准。

马戛尔尼使团出发时,内务部长敦达斯还特地告诫:“您一到便要受到接见,您要服从我国朝廷的礼仪,既不要损害自己君主的尊严,又不要被礼仪上的小事束缚住手脚。”敦达斯的嘱咐既包含了外交常识,又非常具有政治含义,其实就是要求使团不要因小失大。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背景和达成的协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77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