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云南省盐津县人口民族和历史沿革

盐津县隶属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3˚59´18˝~北纬104˚27´50˝和北纬27˚49´11˝~28˚24´38˝之间。
因曾拥有一口盐井产盐,并设渡渡渡河而得名。是博人的居所。夏、商、周在清朝属于凉州域,后数次更名。公元 587 年成立开边县,行政中心现为潭头乡集镇所在地。 1727年改地,盐津属乌蒙府印记堂。 1917年正式设县,取名盐津。
盐津县有秦开“五尺道”、“唐元子崖”、“博人悬棺”、“古堡”等遗迹。富含山特药材,兰花种类繁多,丝鸡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石灰岩、无烟煤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其成为一个有待开发的山区县。
人口民族
2012年末,盐津县常住人口37.62万人,出生率14.41‰,死亡率6.63‰,人口自然增长率7.78‰,人口城镇化率20.48%。公安户籍总人口387197人,其中:汉族373425人,少数民族13772人(苗族13073人,132人,彝族228人,白族87人,其他少数民族252人)。
历史沿革
盐津是古代博族居住的地方。夏、商、周三朝均属凉州。
秦是蜀郡之地。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属犍为县。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属朱棣县。
西晋秦始七年(271年)属宁州竹提县,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属宁州南光县。

隋开皇六年(586年)属开边县,行署设在潭头。
唐武德元年(618年)属协州,唐贞元十年(794年)兼并南诏,设云南滇和司,隶属沱东节都。
宋代盐津属紫州路石门路、即墨州(后改为直墨州石门路、承州府路)。
元十五年至元朝(1278年)属乌蒙军民府,元二十四年(1287年)属土辽司辖美国乌蒙宣威师。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四川布政司乌蒙府,天启七年(1627年)属马虎府管辖.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乌蒙郡属云南,盐津隶属云南省乌蒙郡。雍正六年(1728年),乌蒙府设大观殿,燕京都设巡查署,燕津属乌蒙府大观殿。
民国二年(1913年),大观堂改为大观县,盐津隶属大观县。
民国六年(1917年),从大关县分出,设盐津县。
1950年7月,盐津全境解放。
1958年4月,盐津、大关两县合并为大关县。
1961年4月28日,分盐津、大关两县。
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位置境域
盐津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103˚59´18˝~104˚27´50˝、北纬27˚49´11˝~28˚24´38˝、东西经28´32之间˝、南 北纬差35´27˝。地处云南东北部云川与四川交界处,昭通市、宜宾市中部,与四川东北部的军连、高县、宜宾县接壤,南接云南宜良,与云南大关、永山、绥江接壤。在西方。毗邻县城,北与水府市接壤[5]。县境南北狭长,东西略窄。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
地形
盐津地处滇池东北部高原乌蒙山北坡,西南高,东北低。县山属乌蒙山北支,与关河接壤,可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山脉。
东至朝天马山脉,由县城南部庙坝区六场村进入宜良县城,向西穿过庙坝区和狮子区。境内有12座名峰:牛寨区大东山分两支:一支向东北通四川,一支向西北经兴隆盖顶山,一把伞通向四川。
向西,乌蒙山北支由斗沙乡经昭通、大关进入。县城有一座山峰,名叫大理山。中和乡的东瓜山、龙布山、大宝顶大佛山、大雪草,普洱镇鸡沟山,潭头市平头山,水府县兰坝山至钟嘴尾。
此外,彝良县以南还有朝天马山系,在庙坝区东西向九峰延伸。全县海拔较高的是中和区的大学草梁子,海拔2263米。较低的是潭头区北家村油厂,海拔330米,相对海拔差1933米,平均海拔1160米。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云南省盐津县人口民族和历史沿革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