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画家唐伯虎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风流才子,民间有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他“三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很多艺术形式都编演过这个故事,比如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评弹《三笑》、豫剧《风流才子》。
我们都知道,文学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所以,文艺作品中唐伯虎的人物形象和人生经历都当不得真,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唐伯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走过了一条怎样的人生道路呢?
唐伯虎实际上姓唐名寅,伯虎是他的字。唐寅之所以以“寅”为名据说是因为他生于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日有这么多巧合的人好像应该有着一个顺风顺水、幸运幸福的人生,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唐伯虎的一生真可谓磨难重重,命运多舛。
公元1479年,即明宪宗成化六年,唐伯虎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从小聪明伶俐,熟读经史,深受父母喜爱,而且家中还有一个妹妹给他做伴,一家人亲慈子孝,其乐融融。唐伯虎十六岁时参加秀才考试得了第一名,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苏州城。十九岁时,唐伯虎和徐氏成亲,二人举案齐眉,琴瑟和鸣,非常恩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唐伯虎二十多岁时,一连串的灾难降临到了他曾经幸福美满的大家庭中,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也随之衰败。逆境之中的唐伯虎并没有一蹶不振沉沦下去,他在好友祝允明(就是大家熟悉的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在二十九岁那年参加应天府公试时,成摘取第一名“解元”。
但人生对唐伯虎的残酷考验远远没有结束,新一轮的磨难正在前面的道路上等待着他的到来。
踌躇满志的唐伯虎在得中“解元”的第二年满怀憧憬赴京参加会试,却不料被卷入了决定他一生命运的“会试泄题案”。
当时主持京城会试的是大学问家程敏政和大文学家李东阳,二人都是饱学之士,出的试题比较生僻,很多考生都被难倒了,只有江阴考生徐经和苏州考生唐寅的试卷不仅扣题贴切,而且文辞优雅。于是,给事中华昶给孝宗皇帝上书弹劾程敏政收受贿赂泄露试题,如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
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和其他考官复阅,并下旨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
李东阳等人复阅答卷时发现徐经和唐寅的卷子并不在程敏政阅过的试卷之内,审理得出的结果则是徐经到京城后曽拜访过程敏政,唐寅在程敏政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曾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过序,但并未查出受贿泄题的证据。
之后,孝宗皇帝下旨“”,三人出狱重获自由,华昶“以言事不实调南太仆主簿”。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伯虎被削去为官资格谪往浙江为吏,他耻不就任,弃职回乡。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有人认为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就是这样记载的:“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
但毫无疑问的是,“会试泄题案”对唐伯虎造成的打击是极其严重的,他从此告别官场,绝意仕途,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科场失利且经受了牢狱之灾的唐伯虎返回苏州后,家中又发生了一个大变故,他的第二任妻子忍受不了清贫潦倒的生活,终日大吵大闹,之后甩手而去。
孤身一人的唐伯虎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卖文作画为生,过着一种宁静淡泊、潇洒随意的生活,就像他在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三十六岁时,靠卖画有了一定积蓄的唐伯虎在苏州城北桃花坞建了一座优雅清闲的园子,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幽静,一曲清溪从一片土丘前婉蜒流过,溪边几株红桃绿柳,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伯虎又建成了一处别墅,虽然只有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雅致的匾额。
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就给这处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明志:“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他经常邀请祝允明、文征明等好友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每次都尽欢而散。此时的唐寅日子过得清闲而超脱,却没想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会再一次身陷险境,命悬一线。
明武宗正德九年,即公元1514年,唐伯虎在明宗室宁王的重金征聘下去了南昌,不久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宁王的一个危险而可怕的政治阴谋之中。为了逃脱险境,保住性命,唐伯虎不得已向历史上的孙膑和《水浒传》中的宋江学习,自毁形象,佯装疯癫,这样才得以成脱身回到苏州。
此后不久,宁王起兵反叛朝廷,结果在朝廷大军的打击下兵败如山倒,很快便被平定。
唐伯虎虽然凭借自己的智慧躲过了一劫,但他从南昌回来后身体一直状态不好,常年生病,以至于不能经常作画来卖,加上又不善于持家理财,于是生活再一次陷入了困境,一度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同时他的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深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语出《金刚经》)
在此期间,著名书法家王宠经常接济唐伯虎,并迎娶了他唯一的女儿为儿媳,这成了唐伯虎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的秋天,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的唐伯虎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作客。在主人家里,唐伯虎碰巧看见了一幅苏东坡的真迹,其中有“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之句。这两句正好触动了他的悲苦心境,回家后即卧病不起,不久便与世长辞了,一代风流才子就这样走完了他充满苦难的一生。
可能人们觉得唐伯虎这一辈子太不幸了,所以就特意以他为主人公编出了很多快乐有趣的故事传说,希望借此来安慰一下他那颗被这个世界深深伤害的才子之心。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历史上真正的唐伯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