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
肖邦是历史上具影响力和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创作风格综合评价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创作范围
练习曲
肖邦创作的练习曲完全突破克莱门蒂、车尔尼、莫谢莱兹以来纯技术性练习曲的创作手法,不刻意突出华丽的炫技性,让音乐传递出更深刻的感情。
如《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12“革命”)是肖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在得知俄军入侵华沙后悲愤之余写下的。从技巧上看,这是一首左手跑动练习曲,但从右手壮烈的八度音旋律和左手狂风暴雨般的倾泻中却都不难看出作曲家当时内心情绪的极度激动。
圆舞曲
肖邦圆舞曲一向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但由于节奏变化复杂,因而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
从表达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把实际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如《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另一类则为圆舞曲形式的抒情诗,如《升c小调圆舞曲》。
前奏曲
肖邦的前奏曲,可将风格迥异的个曲,自由结合为组曲。
创作于1836至1839年间的《前奏曲》Op.28,这二十四首前奏曲包含了各种不同长度、织度、风格、与多种作曲技巧于其中,调性是以不同的二十四个关系大小调作五度循环的排列,其音乐风格则可以归纳为练习曲、夜曲、玛祖卡、葬礼进行曲、谐谑曲、无穷动、歌谣体、幻想曲与即兴曲等类型。
谐谑曲
谐谑曲本意味着戏谑,但肖邦诙谐曲作品中却并无突出的戏谑,反而多忧郁和对个人的反抗,其实是包含着对自身的嘲笑与挖苦。
如创作于1831年的《b小调第一谐谑曲》,第一主题是暴风雨般的狂烈,第二乐章注明慢板处,有怪异的。开头部分的不协和带着突变的情绪出现,但中间段的“美梦”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拳所击破。然后第二主题前半段的怪异又相继出现,重新引入了不断挣扎、搏斗、渴求的情绪,直到结束仍未看到光明的前景。
马祖卡舞曲
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变化性地应用了民间节奏,并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进行再创作,在和声、调式等方面更有独出心裁的创造,他的乐曲中有着更精练的旋律,增加了跳跃感,在变化中赋予诗意。
《升c小调舞曲》是肖邦玛祖卡曲目里规模较大的,乐曲的开头受到巴赫的音乐风格影响,有着古典的感情,犹如管风琴的鸣响。封.隆兹评说:“开头好像为管风琴而作,却断然以沙龙风格结束,没有一首作品像这样被推敲过。”
夜曲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
《升C小调夜曲》,为三段体,第一段以柔声奏出暗淡的旋律,经种种转调后,情绪越来越不安;中段速度转快,出现悲痛的第二主题,它化解为明朗后再复归第一主题。
音乐作品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肖邦的简介(人物介绍,创作风格,综合评价,音乐作品)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