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什么意思?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哪里?
此句出自《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全文如下: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故世举 亲之,政均 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道以数年之业, 疾,疾者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过,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则不可教也,不习 不可使也。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翻译
所以,一个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在治理百姓时,不可以不知道百姓的本性,不可以不了解百姓的心理,知道了他们先天的情理和后天的习惯,百姓才能彻底的服从你的政令。所以说,国家治理得好,百姓便爱戴你;政治清明平和,百姓自然没有怨尤。所以一个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在治理百姓时,理想不可要求太高,目标不可设得太远,不要责求百姓干能力做不到的事。如果你用古圣先王成功的理想,来要求百姓即时达到,恐怕百姓要敬而远之,不敢欢迎了。你告诉他们长远未来的目标,百姓做得痛苦,当他们痛苦时,就要避开了。所以古来帝王的冠冕上,垂挂着一串串的玉,正为着警惕自己,不可看得太明察了;用棉絮塞耳,是为着警惕自己,不可听得太精细了。所以水太清澈,就没有鱼还能生存下去;人太精明,就没有人跟你做伙伴了。所以把百姓邪枉的坏事改正过来,使他们自己心安理得;用宽大怀柔的办法引导百姓,使他们自己能寻求本身的完美;度量百姓的资秉,因材施教,使他们自己能找到前途。百姓偶然犯了小的过错,必要找出他的好处,来赦免他;如果要判 的,想法子让他活下去,这样他就会好了。因此,上下就能打成一片,融成一体,而不相离了。所以仁惠是施政的先要,施政不当,就没法教导百姓,百姓未会学习,就不能驱使他们。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全文赏析
古人虽然无法感受到科技时代的力量,但是却用高超的智慧去警醒世人,做人、做事一定要遵循规矩或法则,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如鱼得水。就算是无法在庙堂发挥个人能力,也可以在江湖展现自己的才华。
老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大意为河水如果太过于清澈,那么就无法看到鱼虾之类的水生物。因为一眼可以望到底的水面,水中的鱼根本没有可栖身之地。
而如果人太严厉或不讲情面,那么就没有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了。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转变,这句话多用于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这种现象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如出一辙。
作者简介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静琪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出处及全文赏析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静琪;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