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棕》原文
《枯棕》
杜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 。
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
嗟尔江 ,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
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
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枯棕》译文
蜀中多产棕榈,十有 都长得很高大。棕毛虽多但割开剥下太多,树也容易枯朽。棕榈尽管具有大如云的树叶和经岁寒而不凋谢的生命力。但是如果过量地砍伐,它将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当时军用物资缺乏,连棕毛也要取尽(编为马具)。可怜你们江 所生产的东西还剩什么呢?就好像割剥过甚的枯棕一样,不能不使我深深叹息。死者也就罢了,生者又凭什么保全自己的性命呢?见到啾啾的黄雀不停地啄着棕榈,棕毛如同飞蓬一样乱飘。不禁想到如此高大的乔木也被摧残得形影枯于,埋没在杂草中了。
《枯棕》的注释
蜀门:犹蜀中,即成都。棕榈(lǘ):也作“椶榈”,常绿乔木,棕榈皮上有毛,称棕毛,可制绳帚刷等,故下有“割剥”语。十 :十有 。割剥:割开剥下。如云叶:如云样的棕叶,形容棕叶甚大。岁寒后:指棕榈和松柏一样,虽经岁寒而不凋谢。斧斤:伐木的工具。先蒲柳:比蒲柳先凋落。蒲柳,生在水边的水杨,又称蒲杨,易生也易衰。军乏:军用缺乏。一物:指棕榈。取:此处读zhǒu。江 :四川人。汉,指西汉水,即嘉陵江,此处用江汉代指蜀中、蜀门、巴蜀。生成:指上文以“棕榈”为代表的地之所生、人力所成的“物”。复何有:还有什么。啾啾(jiū):虫、鸟细碎的叫声。啅(zhuó):鸟雀叫声,一作啄。蓬:草名,又叫飞蓬。形影干:形容棕榈枯干,一作枯形影。没:埋没。藜莠(lí yǒu):恶草的通称。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昱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杜甫《枯棕》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昱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5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