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古诗宋词

蒋捷《燕归梁·风莲》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

用户:健鸿 时间:2024-11-18 阅读: 我要投稿
蒋捷《燕归梁·风莲》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情感。比如本文:蒋捷《燕归梁·风莲》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燕归梁·风莲》原文
《燕归梁·风莲》
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慢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燕归梁·风莲》译文
“我”在梦中进入富丽堂皇的唐宫,正值春日迟迟之际,宫中笙管齐奏。只见无数女子正在翮翩起舞。翠绿色的裙带飘逸如流云,绛紫色的舞衣摇曳如彩霞。轻歌曼舞,一片太平景象。忽然间,掀天揭地的急鼓,惊破了舞曲,惊飞了彩风。从梦中惊醒,回首看去,只见满搪的荷花正随风摇摆,唐宫、琼妃都已化为烟云。
《燕归梁·风莲》的注释
燕归梁·风莲:虽题曰“风莲”,非泛泛咏物,只借以起兴,却不放在开首,放在结尾。兼详下注。我梦唐宫:本篇主句。“唐宫”,咏古伤今,下所写舞容,殆即“霓裳羽衣舞”。衣之前后皆可称裾。“曳裾时”,指霓裳舞拍序以后始有舞态,详下注。翠云、绛霞:指舞衣,又点缀荷叶荷花。慢腾腾,手双垂:大垂手、小垂手皆舞中的名目。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序擘騞初入拍,….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自注:“霓裳舞之初态。”急鼓催将起:似用“羯鼓催花”事,而意却无关。此指“霓裳”至入破以后,节拍转急。白诗所谓“繁音急节十二遍”,自注:“霓裳破十二遍而终”是也。词云“似彩凤,双惊飞”,已大有《长恨歌》中所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气象。琼:训赤玉,可喻红莲。江妃,水仙也,可喻水上莲。如周邦彦《侧犯》“看步袜江妃照明镜”,即以江妃咏莲花。韩愈《辛卯年雪》:“纵以万玉妃。”此句字面当本之,却易雪为荷花,意指嫔嫱之属,应上“唐宫”。题曰“风莲“,借舞态作形容,比喻虽切当,却不点破,直到结句方将”谜底“揭出。这样似乎纤巧。然全篇托之于梦,梦见 ,醒见荷花,便绕了一个大弯。若见荷花而联想 原平常。今云”春昼梦唐宫“,初未说见有”风莲“也,若梦境之构成,非缘联想;如何梦中美女的姿态和实境荷花的光景,处处相合呢?然则”见荷花被风吹“者,原为起兴闲笔,这里倒装在后,改为以景结情,并非真的题目。词以风莲喻舞态,非以舞态喻风莲也。文虽明快,意颇深隐,结构亦新。
简短诗意赏析
上片描写唐宫中富丽繁华的景象,歌舞节奏“慢腾腾”,氛围平静安详。下片接着描写歌舞节奏突然变得急促,“乱惊飞”与“慢腾腾”产生强烈对比,以歌舞的节奏突变,隐喻唐朝的变故,再以唐朝的变故映射宋朝的祸乱。结尾句笔锋一转,描写梦醒时不见众美女,只看到被风吹动的荷花,作者的思绪被拉回现实,幻境与现实的对比冲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健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蒋捷《燕归梁·风莲》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健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