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古诗宋词

汤显祖《天竺中秋》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

用户:思淼 时间:2024-11-17 阅读: 我要投稿
汤显祖《天竺中秋》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情感。比如本文:汤显祖《天竺中秋》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天竺中秋》原文
《天竺中秋》
汤显祖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天竺中秋》译文
独倚在江楼上,楼上没有点灯,这时夜露悄悄降临,略带寒意。当晚风轻轻摇动楼边的翠竹时,仍不时传来一阵阵赏月人的欢声笑语。传说月中有吴刚伐桂,今夜月中的桂花落到何处呢?正当我凝视满地落桂,品味着这神话般的意境时,似乎听到空中隐隐传来卷帘之声。
《天竺中秋》的注释
天竺(zhú):指天竺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西。露:露水。凄清:微寒。琅玕(láng gān):原为神话中的宝树,《荀子·正论》注:“琅玕似珠,昆仑山有琅玕树。”后人遂常以琅玕比喻秀竹,如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明:清晰可闻。轴帘:即卷帘。轴,用作动词,卷。
简短诗意赏析
这首诗写中秋之夜诗人在天竺山赏月的独特感受。前两句写江楼赏月的情景,夜已深沉,露水凄冷,但是并未减少人们赏月的豪兴;后两句由人间写到天上,诗人正在品味凝思之际,忽闻月宫中传来卷帘之声,结句的“空”字暗含诗人的失落与惆怅。全诗主题为赏月,但自始至终无一笔写月之皎洁,而是从侧面着笔,以声响衬托,更增添了扑朔迷离的梦幻色彩。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我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思淼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汤显祖《天竺中秋》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思淼;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