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译文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注释
宇文判官: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属下判官,名未详。判官,节度使佐吏。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平明:天亮的时候。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子:男儿。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前月:上月。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沙碛:指沙漠、戈壁。终朝:从早到晚。奉:接受并执行。塞垣:边关城墙。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飕飗(sōu liú):象声词。风雨声。赖:依靠。离忧:别离之忧。子:这里指宇文判官。携手:比喻互勉共进。修:长。
简短诗意赏析
全诗写初过陇山途中情景,时而有急促的行进,时而有深沉的乡思,时而有边塞的艰辛,时而有昂扬的斗志,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而以“呜咽令人愁”开头,以“不愁前路修”结束,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叔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振荣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振荣;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