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古诗宋词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

用户:圣欧 时间:2024-11-16 阅读: 我要投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情感。比如本文: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秋宵月下有怀》原文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译文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被惊起的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萤火虫循着那灯光从卷帘飞入屋内。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你我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
《秋宵月下有怀》的注释
沾:润湿。栖:栖息。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杵(chǔ):舂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望望:望了又望。伫立:久久站立。
简短诗意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圣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圣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