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游》原文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后游》译文
想起以前曾经游览过的修觉寺和桥,这次重游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等着我的;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
《后游》的注释
后游:即重游(修觉寺)。曾(céng):一作“新”,一作“重”。怜:爱。有待:有所期待。《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烟光:云霭雾气。唐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霁色冷。”暄(xuān):暖。此:指修觉寺。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简短诗意赏析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后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诗记叙了诗人重游修觉寺的见闻感受,虽重在抒写内心的情绪,但景语生动,情语深切,情景交融,理趣盎然。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意远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杜甫《后游》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意远;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