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古诗宋词

姚燧《普天乐·浙江秋》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

用户:宇承 时间:2024-11-12 阅读: 我要投稿
姚燧《普天乐·浙江秋》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赏析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情感。比如本文:姚燧《普天乐·浙江秋》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普天乐·浙江秋》原文
《普天乐·浙江秋》
姚燧
浙江秋,吴山夜。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寒雁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普天乐·浙江秋》译文
钱塘江边,吴山脚下,正值清秋之夜。离愁随江奔涌去,别恨似吴山重重叠叠。北雁南来,荷花凋谢。清冷的秋雨,灯盏的青光,更增添了书斋的凄凉、寂寞,怕离别却又这么早就离别。今晚且图一醉,既然明朝终将离去,还是忍耐一些。
《普天乐·浙江秋》的注释
浙江:即钱塘江。为兰溪与新安江在建德会合后经杭州入海的一段。因为通海,秋天多潮,以壮观著称。吴山:山名,也叫胥山,在今杭州市钱塘江北岸。寒雁:秋分后从塞北飞到南方来过冬的大雁。青灯:即油灯。因发光微青,故名。宁奈:忍耐。些些:即一些儿。后一个“些”字读sā,语尾助词。
简短诗意赏析
此曲写离愁别恨,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挚情谊。前八句极写离恨,“浙江秋,吴山夜”,点出时间、地点,“愁随潮去,恨与山叠”,写恨、愁如奔腾江潮,无有终期,如山峰重叠,尤为沉重。“塞雁来,芙蓉谢”,信物候之变迁,抒离别之痛苦,凄怆、哀怨之感,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冷雨”“青灯”,以冷感、冷色,衬秋夜书斋之凄凉。“待离别怎忍离别”,反问句式,倍增离别之痛苦。末尾三句,笔锋陡转,从离愁别恨之中荡出,既是安慰行者,又是宽解自己,旷语作结,显出放逸本色。此曲写得愁肠百转,催人泪下。文笔细腻。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写景为抒情铺垫了特有的情境,然后再写难舍难分的场面,其情为景所烘托,收到了强烈的感人效果。全曲用比喻和对仗手法,以景写情,婉丽清新。
作者简介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继续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宇承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姚燧《普天乐·浙江秋》原文出处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宇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2207.html